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應指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應指

1. 脈診術語
於中醫脈診中,「應指」意指醫師以手指切按患者脈搏時,指下所感知到的脈象搏動感。此為脈診之基礎,藉由應指之強弱、遲數、滑澀、浮沉等特徵,判斷臟腑氣血盛衰及病邪性質。例如:

  • 浮取應指明顯:多主表證,反映邪氣在表,正氣抗邪於外。
  • 沉取應指不足:或見於裏虛,提示氣血虧虛,脈道充盈無力。
  • 滑數應指:常見於熱證或痰濕內蘊,脈流急促而滑利。

2. 外科捫診術語
於瘡瘍診療中,「應指」為辨膿手法之一,又稱「引手」。其法如下:

  • 以指尖輕觸瘡腫表面,若覺內有波動感,按之陷而即起,或觸及明顯彈性抵抗,即為應指之象,提示膿液已成。此見於《醫宗金鑒‧外科心法》所述「按之即起,膿已成也」。
  • 另需結合「熱、痛、軟」等症候綜合判斷:若腫處灼熱、痛甚、中央軟陷,配合應指,則確屬膿熟,可考慮切開排膿。

相關理論延伸

  • 氣血與應指關係:膿瘍形成乃氣血壅滯、腐肉化膿之過程。初期氣滯血瘀,腫硬無應指;後期熱盛肉腐,方見應指,此即「瘀久化熱,熱盛則腐」之理。
  • 脈應四時:健康脈象應指須合於季節,如春弦、夏洪、秋毛、冬石,若違逆則為病脈,反映體內陰陽失調。

古籍考據
《外科正宗》云:「膿出腫消,痛止肌生。」強調應指為瘡瘍轉歸關鍵指標,膿成後及時處理,方能促進癒合。而《瀕湖脈學》亦載脈象應指之細微差異,如「滑脈如珠替替然」,形象描述滑脈應指之特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