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嬰兒哭遲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嬰兒哭遲,出《證治準繩.幼科》。即初生不啼。詳該條。

嬰兒哭遲,又稱“哭遲”,是指新生兒出生後24小時內未啼哭,或啼哭聲微弱,哭聲不響亮,哭聲不連續,哭聲不規律。

嬰兒哭遲是一種常見的兒科疾病,多見於早產兒、低體重兒、宮內窘迫兒、窒息兒、新生兒肺炎等患兒。

嬰兒哭遲的原因有很多,主要包括以下幾方面:

  1. 神經系統發育不良:新生兒的神經系統發育尚不完善,哭泣是一種複雜的神經反射,需要大腦皮層、小腦、延髓等多個部位的協調配合,如果神經系統發育不良,就會影響到哭泣的功能。
  2. 呼吸系統疾病:新生兒呼吸系統疾病,如新生兒肺炎、新生兒窒息等,會影響到呼吸道通暢,使新生兒呼吸困難,哭泣不暢。
  3. 代謝性疾病:新生兒代謝性疾病,如新生兒糖尿病、新生兒甲狀腺功能亢進等,會影響到新生兒的神經系統和呼吸系統功能,導致哭遲。
  4. 其他因素:如新生兒缺氧、新生兒感染、新生兒中毒等,也會導致嬰兒哭遲。

嬰兒哭遲的治療,首先要根據病因進行治療,如果是神經系統發育不良引起的,可以通過藥物治療、物理治療、康復訓練等方法進行治療;如果是呼吸系統疾病引起的,要積極治療原發病,並給予氧氣吸入、霧化吸入等治療;如果是代謝性疾病引起的,要積極治療原發病;如果是其他因素引起的,要積極治療原發病。

嬰兒哭遲是一種常見的兒科疾病,但如果不及時治療,可能會導致新生兒出現呼吸困難、窒息、缺氧等嚴重併發症,甚至危及生命。因此,家長在發現新生兒哭遲時,要及時帶孩子到醫院就診,以免耽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