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膺中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膺中,人體部位名。胸前兩旁,相當於胸大肌處。《靈樞.本輸》:「足陽明,挾喉之動脈也,其腧在膺中。」

膺,胸前也。中,中央也。膺中,即胸前中央之處。

《靈樞.本輸》:「足陽明,挾喉之動脈也,其腧在膺中。」

足陽明之脈,起於大趾外側端,上行沿足背,沿小腿外側,經過膝關節外側,沿大腿外側,至髂前上棘,沿腹股溝上行,至胸腹正中線,向上進入胸中,分布於胸腹部及上肢外側。其支脈從胸中分出,沿胸前兩旁,至腋下,沿上臂外側,至肘關節外側,沿前臂外側,至手腕背側,沿小指外側端出。

足陽明之脈的腧穴,在胸前兩旁,相當於胸大肌處,名為膺中穴。

膺中穴,有疏通經絡、調理氣血、緩解疼痛等作用。主治胸痛、咳嗽、氣喘、胸悶、心悸、肩背痛、上肢麻木等症。

臨床上,常用膺中穴來治療胸悶、心悸、肩背痛等症。如治療胸悶,可取膺中穴、膻中穴、內關穴,針刺或艾灸,可起到疏通經絡、調理氣血、緩解胸悶的作用。

治療心悸,可取膺中穴、內關穴、神門穴,針刺或艾灸,可起到疏通經絡、調理氣血、緩解心悸的作用。

治療肩背痛,可取膺中穴、肩井穴、天宗穴,針刺或艾灸,可起到疏通經絡、調理氣血、緩解肩背痛的作用。

膺中穴,是足陽明之脈的腧穴,有疏通經絡、調理氣血、緩解疼痛等作用。臨床上,常用膺中穴來治療胸悶、心悸、肩背痛等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