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營氣同病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營氣同病
營氣同病屬溫病辨證之重要術語,指邪熱既深入營分,同時兼見氣分證候之病理狀態。此證多因溫病過程中,氣分邪熱未盡,而熱毒已內擾營分,呈現氣、營兩層次之病變交織,為衛氣營血傳變中過渡階段之一。
病機與證候特點
- 氣分熱熾未解:可見高熱、汗出、口渴、脈洪大等陽明經證,或胸悶、咳嗽、苔黃等肺熱壅盛之象。
- 營分熱擾已成:邪熱侵營,灼傷營陰,症見身熱夜甚、心煩不寐、斑疹隱隱、舌質紅絳;若熱陷心包,甚則神昏譫語。
- 氣營兩燔之象:舌象多紅絳而兼黃苔,脈數或細數,反映熱邪既燔灼氣分,又耗傷營陰。
辨證要點
- 熱勢與神志:氣分熱盛則壯熱煩渴,營分受累則心神不寧,兩者並見。
- 舌脈特徵:舌質紅絳為營分標誌,若苔薄黃或黃燥,為氣分餘熱未清。
- 病理轉歸:營氣同病可進一步發展為血分證,或透轉氣分而解,取決於正邪交爭與治療干預。
與相關證候鑑別
- 衛氣同病:邪在表衛與氣分,見惡寒發熱、口渴、脈浮洪,無營分陰傷之徵。
- 氣血兩燔:氣分熱盛兼血分動血,見高熱、發斑、吐血衄血等,較營氣同病更深重。
營氣同病之辨證,需緊扣溫病傳變規律,明察氣、營證候之主次,為後續清氣涼營、透熱轉氣等治法提供依據。此證常見於風溫、春溫等外感熱病之中期階段,體現中醫對熱病層次遞進之精微認識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