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營輸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營輸,在中醫學中為「經脈」與「俞穴」之合稱,乃氣血運行與輸注之關鍵途徑,亦為臟腑生理病理之外在表現。以下分述其內涵與中醫理論基礎:


一、經脈為「營」:氣血運行之通路

  1. 經脈之本質
    經脈系統(含十二正經、奇經八脈等)如網絡遍佈全身,《靈樞·經脈》稱其「決死生,處百病」,為氣血輸布之幹道。所謂「營」,意指經脈具「營運」之能,其功能有二:

    • 行氣血:推動精微物質濡養周身,如《靈樞·本藏》所言:「經脈者,所以行血氣而營陰陽。」
    • 聯臟腑:內連五臟六腑,外絡肢節官竅,形成整體調控系統。
  2. 病理反映之通道
    經脈異常可反映臟腑病變。《靈樞·禁服》強調審察「本末寒溫」,即通過經脈寒熱虛實變化(如循行路線疼痛、麻木),推斷內在疾病,此為「有諸內必形諸外」之體現。


二、俞穴為「輸」:氣血轉輸之樞紐

  1. 俞穴之定義與分類
    「俞」通「輸」,指氣血由經脈向體表輸注之特殊位點,亦為邪氣出入之門戶。據《黃帝內經》記載,俞穴可分三類:

    • 經穴:歸屬特定經脈,如手太陰肺經之「太淵」。
    • 奇穴:未入正經卻具實效者,如「太陽穴」。
    • 阿是穴:以痛為俞,無固定位置。
  2. 調氣治療之樞紐
    針灸或推拿俞穴,可調節對應經脈氣血,如《靈樞·九針十二原》云:「節之交,三百六十五會……所言節者,神氣之所遊行出入也。」臨床通過刺激俞穴(如足三里補脾胃、內關調心脈),達成「通其營輸」之效。


三、營輸與臟腑之關係

《靈樞·海論》指出:「夫十二經脈者,內屬於府藏,外絡於肢節。」營輸系統與臟腑互為表裏:

  • 生理層面:臟腑化生氣血,經由經脈輸布;俞穴則為調控此過程之開關。
  • 診療層面:如肺病可取肺經「列缺」,胃病取胃經「足三里」,體現「經脈所過,主治所及」原則。

四、營輸理論之臨床應用

  1. 診斷
    透過切診經脈(如診寸口脈判斷臟腑盛衰)、按壓俞穴(如背俞穴壓痛提示對應臟腑病變),輔助辨證。
  2. 治療
    • 針灸:以「經脈-俞穴」為綱,如循經取穴、原絡配穴。
    • 導引:如八段錦「搖頭擺尾去心火」,透過肢體活動導引營輸氣機。

總結,營輸體系為中醫「整體觀」與「辨證論治」之核心載體,既詮釋生理病理之聯絡機制,亦指導臨床診療實踐,於中醫學理論中佔有 foundational 地位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