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營血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營血
在中醫學理論中,營血一詞有兩層主要含義:
一、泛指血液及其功能
「營血」為血液及其生理功能的統稱。「營」指營氣,是血液中具有滋養作用的精微物質;「血」則是循行於脈中的紅色液體,二者關係密切。
-
營與血的關係:
- 「營」為「血之氣」,屬陽,是血液中的活性成分,能化生血液並推動其運行。《靈樞‧邪客》云:「營氣者,泌其津液,注之於脈,化以為血。」
- 「血」屬陰,主濡養,內灌五臟六腑,外濡四肢百骸,需依賴營氣的推動與溫煦才能發揮功能。
- 臨床上,「營血」常並稱,強調血液的生成與功能需營氣參與,如《黃帝內經》所言:「營衛者,精氣也;血者,神氣也。」
-
功能:
- 滋養全身:營血循脈而行,為臟腑、經絡、皮毛提供營養。
- 榮潤色澤:血足則面色紅潤、肌膚滑澤;營血虛虧則面色萎黃或蒼白。
- 神志活動的物質基礎:《素問‧八正神明論》指出:「血氣者,人之神。」
二、溫病辨證中的病位層次
在衛氣營血辨證體系中(清代葉天士所創),「營分」與「血分」代表溫病由淺入深的傳變階段:
-
營分證:
- 病位:邪熱深入營陰,影響心包與血脈。
- 表現:身熱夜甚、斑疹隱隱、心煩不寐、舌絳無苔,甚則神昏譫語(如熱陷心包)。
- 治法:清營透熱,如清營湯。
-
血分證:
- 病位:熱毒耗血動血,深入肝腎。
- 表現:斑疹透露、吐血衄血、躁擾昏狂、舌深絳或紫黯,可兼見抽搐(熱極生風)。
- 治法:涼血散血,如犀角地黃湯。
-
營血傳變:
- 溫病發展中,營分與血分密切相關,營熱不解易進一步侵入血分,葉天士《外感溫熱篇》提出:「入血就恐耗血動血,直須涼血散血。」
總結
「營血」在中醫既指血液的生理系統,亦為外感熱病的病理階段,二者皆體現中醫對「血」的動態與功能層次的理解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