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蠅影飛越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蠅影飛越

蠅影飛越,又名飛蠅散亂飛蚊症,屬中醫眼科病證範疇。其臨床特徵為患者自覺眼前出現黑影飄動,狀如蚊蠅飛舞,或似煙霧繚繞,或若雲霧飄浮,然眼部外觀卻無顯著異常。此證名首見於明代《一草亭目科全書》,為中醫對視覺異常現象之經典描述。

病因病機

中醫認為蠅影飛越之發生,與肝、腎、脾三臟功能失調密切相關,其病機可分虛實兩端:

  • 肝腎陰虛:肝開竅於目,肝血上濡目窍;腎藏精,精血同源。若房勞過度、久病耗傷,致肝腎陰虛,目失濡養,虛火內生,灼傷神膏(玻璃體),則見黑影飄動。此類患者多伴頭暈耳鳴、腰膝酸軟、五心煩熱等陰虛之象。
  • 脾虛濕濁上泛:脾主運化水濕,若飲食不節、勞倦傷脾,脾失健運則濕濁內停,上泛目窍,蒙蔽神光,可致眼前黑影如霧。此類患者常見納呆脘痞、舌苔厚膩等濕濁徵候。
  • 氣滯血瘀:情志不遂或外傷致氣機不暢,血行瘀滯,目絡受阻,神膏失養,亦可出現點狀或條索狀黑影。此類患者黑影多固定不移,或伴有眼周脹痛。

辨證分型

根據臨床表現及兼證,可分為以下常見證型:

  1. 肝腎陰虛型

    • 主證:眼前黑花飛舞,時隱時現,頭暈目眩,耳鳴健忘,腰膝酸軟
    • 舌脈:舌紅少苔,脈細數
  2. 脾虛濕蘊型

    • 主證:黑影如霧,視物昏朦,胸悶納呆,身重困倦
    • 舌脈:舌淡胖有齒痕,苔白膩,脈濡緩
  3. 氣滯血瘀型

    • 主證:黑影呈點狀或絮狀固定不移,眼脹脅痛
    • 舌脈:舌暗有瘀斑,脈弦澀

治療原則

中醫治療以調整臟腑功能為本,具體治法包括:

  • 滋補肝腎:常用杞菊地黃丸、明目地黃湯等方劑,酌加枸杞子、菟絲子、女貞子等滋腎明目之品。
  • 健脾化濕:選用參苓白朮散合溫膽湯加減,配伍蒼朮、陳皮、半夏等健脾燥濕藥。
  • 理氣活血:方選血府逐瘀湯加減,佐以丹參、赤芍、茺蔚子等活血通絡之品。

古籍論述

《銀海精微》指出:「蠅翅黑花者,腎虛也。」強調腎精虧虛為本病內因;《審視瑤函》則云:「螢星滿目,多因酒色勞役。」提示生活失調與發病相關;《目經大成》進一步闡述:「膏中動氣,目眩眼花,如蛛絲飄浮,似娥影飛舞。」形象描述病狀特徵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