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癭氣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癭氣,病名。見《醫學入門》卷六。癭之別名。詳見該條。

癭氣,癭之別名。癭,是指皮膚上生長的腫塊,多為良性腫瘤,如脂肪瘤、血管瘤、纖維瘤等。癭氣是指癭所引起的氣血阻滯,導致局部腫脹、疼痛、發熱等症狀。癭氣的病因多為外傷、跌打損傷、內傷、氣血虛弱等。外傷、跌打損傷可導致局部氣血瘀滯,形成癭;內傷、氣血虛弱可導致臟腑功能失調,氣血運行不暢,也易形成癭。癭氣的治療以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為主。可用中藥內服、外敷,或針灸、推拿等治療。

癭氣的症狀主要有:

  1. 局部腫脹、疼痛、發熱。
  2. 皮膚表面可見青紫、瘀斑。
  3. 癭體質地堅硬,表面光滑,可有彈性。
  4. 癭體可隨體位變化而移動。
  5. 癭體可逐漸增大,或出現破潰、流膿。

癭氣的診斷主要根據患者的臨床表現,結合相關檢查,如B超、CT、MRI等,可以確診。

癭氣的治療以活血化瘀、消腫止痛為主。可用中藥內服、外敷,或針灸、推拿等治療。常用中藥有:當歸、川芎、赤芍、桃仁、紅花、丹參、牛膝、威靈仙、乳香、沒藥等。外用可用生大黃、馬蹄、皂角刺等研末外敷。針灸可取合谷、曲池、三陰交、太沖等穴位。推拿可用推拿手法,疏通經絡,活血化瘀。

癭氣的預防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避免外傷、跌打損傷。
  2. 注意飲食營養,多吃蔬菜水果,少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
  3.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戒菸戒酒。
  4. 定期體檢,早期發現早期治療。

癭氣是一種常見的皮膚疾病,如果發現有癭體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