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硬瞼痴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硬瞼痴睛
病證名,屬中醫眼科範疇,指患者胞瞼(眼瞼)堅硬難開,睛珠轉動遲滯或完全不能運轉,舉目時伴隨明顯痴鈍疼痛之症。此證多因肝經雍熱上攻目系,導致氣血瘀滯,瞼絡失和,甚則影響目珠之靈活運轉。
病因病機:
- 肝熱雍盛:肝主目,其經脈上行連目系。若情志鬱結、飲食辛燥,或外感熱邪內傳,皆可致肝火亢逆,熱毒蘊結於瞼胞,使瞼硬睛滯。
- 痰瘀互結:肝熱久蘊,灼津成痰,或血熱成瘀,痰瘀阻滯瞼絡,進一步加重胞瞼僵硬及睛珠運轉不靈。
- 風熱外襲:外感風熱之邪,與內在肝火相搏,風火相煽,上攻眼目,亦可誘發此證。
臨床表現:
- 胞瞼腫硬,觸之堅實,開合不利。
- 目珠轉動困難,甚至固定不動,視物時需緩慢調整。
- 伴隨眼部脹痛、赤澀,或見白睛紅赤。
- 全身或見口苦咽乾、頭痛煩躁、舌紅苔黃、脈弦數等肝熱之象。
鑑別要點:
- 與「風牽偏視」相區別:後者多因風邪中絡,目珠偏斜,但瞼胞未必堅硬。
- 與「胞腫如桃」相區別:彼證以胞瞼紅腫熱痛為主,然睛珠轉動多不受限。
本證相關記載可參見「硬瞼硬睛」條目,其病機與治療原則相通,皆以清肝瀉火、化痰通絡為要。古籍如《證治準繩·雜病·七竅門》亦提及肝火上炎所致目疾,可佐證此證之治法淵源。
補充說明:此證屬急重眼疾,若未及時調治,恐致瞼絡久痹,甚則損傷目系,影響視物功能。故歷代醫家強調「肝和則目能辨五色」,臨床需緊扣肝經辨證,結合局部與整體表現施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