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癰腫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癰腫

癰腫是由於氣血邪毒壅塞不通,導致局部腫脹的症狀。其主要病因是外感風寒、風熱之邪,或內傷脾胃虛弱、飲食不節,情志不遂、肝氣鬱結,痰濕內生,或外邪內侵、蘊結肌膚,或蟲毒侵襲、結聚肌膚,或跌打損傷、瘀血內停,或久病不愈、正氣虛弱,邪毒留戀等。

癰腫的臨床表現主要為局部腫脹、疼痛、發熱、化膿、潰破、流膿、結痂等,根據病情的不同可分為急性癰腫和慢性癰腫。急性癰腫起病急,病情發展迅速,局部腫脹明顯,疼痛劇烈,發熱高,化膿快,潰破快,流膿多,結痂快。慢性癰腫起病緩慢,病情發展緩慢,局部腫脹不明顯,疼痛輕微,發熱低,化膿慢,潰破慢,流膿少,結痂慢。

癰腫的治療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排膿為主。急性癰腫可使用清熱解毒的中藥如金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、板藍根、大青葉等煎湯內服,或使用清熱瀉火的中藥如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大黃等煎湯外洗。慢性癰腫可使用金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、板藍根、大青葉等清熱解毒的中藥煎湯內服,或使用黃連、黃芩、黃柏、大黃等清熱瀉火的中藥煎湯外洗,並結合針灸、拔罐、刺絡放血等治療方法。

癰腫的預防主要在於注意個人衛生,保持皮膚清潔,避免外傷,增強體質,提高免疫力。若出現癰腫的症狀,應及早就醫,以免延誤治療。

參考資料:

  1. 《素問.生氣通天論》
  2. 《靈樞.癰疽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