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大腸虛冷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大腸虛冷

大腸虛冷是一種病證,也被稱為大腸經虛寒。根據《千金要方》的描述,大腸虛冷的病證為右手寸口氣口以前脈陽虛,這是指手陽明經虛弱的人。大腸虛冷的症狀包括胸中喘、腸鳴虛渴、脣乾目急、善驚泄白等。

大腸虛冷的病因

大腸虛冷的病因主要包括先天不足和後天失調兩方面。先天不足是指父母先天不足,導致子女先天稟賦不足,大腸陽氣虛弱。後天失調則是指飲食不節、過度勞累、長期情志不遂等因素,這些都可能損傷脾胃陽氣,導致大腸陽氣虛衰。

大腸虛冷的臨床表現

大腸虛冷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:

  • 腹痛腹脹:常為隱痛,喜溫喜按,伴有腸鳴,通常出現在便前或便後。
  • 便祕或泄瀉:便祕常為乾燥硬結,排便困難;泄瀉則多為清稀,色白,量多,無臭味。
  • 大便不成形:大便稀溏,不成形,色白,量多,無臭味。
  • 其他症狀:如胸中喘、脣乾目急、善驚泄白等。

大腸虛冷的治療

治療大腸虛冷主要以溫陽散寒、健脾益氣為主。常用方藥包括附子理中湯、四逆湯和補中益氣湯等。

1、附子理中湯:主要成分包括附子、乾薑、白朮、甘草、人參、半夏、茯苓、大棗,具有溫陽散寒和健脾益氣的功效,適用於大腸虛冷、腹痛腹脹、便祕或泄瀉的患者。

2、四逆湯:主要成分包括附子、乾薑、細辛、炙甘草,具有溫陽散寒和回陽救逆的功效,適用於大腸虛冷、腹痛腹脹、便祕或泄瀉,伴隨四肢厥冷、面色蒼白、口脣青紫、脈微欲絕的患者。

3、補中益氣湯:主要成分包括黃芪、人參、白朮、甘草、當歸、升麻、柴胡、陳皮、半夏、生薑、大棗,具有補中益氣和健脾益肺的功效,適用於大腸虛冷、腹痛腹脹、便祕或泄瀉,伴隨氣虛乏力、食慾不振、面色蒼白、倦怠乏力的患者。

大腸虛冷的生活注意事項

大腸虛冷的患者在日常生活中應該注意以下幾點:

  • 飲食宜清淡,多食用溫熱性食物,如牛肉、羊肉、雞肉、魚肉、豆製品、蔬菜和水果等。
  • 避免食用生冷寒涼、油膩辛辣的食物。
  •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  •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• 定期到醫院進行檢查,以便及時發現和治療潛在疾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