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憂傷肺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憂傷肺
「憂傷肺」為中醫病因病理學術語,出自《素問·陰陽應象大論》,意指過度憂愁會損傷肺氣,影響其正常生理功能。中醫理論認為,情志與臟腑密切相關,肺主氣,司呼吸,其性肅降,而憂愁過度易使氣機鬱滯,導致肺氣宣降失常,進而引發呼吸系統或全身性病變。
理論基礎
- 肺主氣
肺為五臟之華蓋,主一身之氣,司呼吸與氣的生成運行。憂愁過度會使氣機鬱閉,肺失宣降,出現胸悶、氣短、咳嗽等症狀。 - 情志與五行的關係
按五行學說,肺屬金,憂為金之志。適度憂愁為正常情緒,然過度則「金氣偏勝」,反傷肺臟。《素問》提到「喜勝憂」,因心(火)之喜樂能克制肺(金)之憂鬱,此為五行相克之理在情志調節之應用。 - 氣機鬱滯的病理表現
肺氣鬱滯不僅影響呼吸,亦可能波及全身。如肺失宣發,可致衛外不固,易感外邪;肺失肅降,則可能引發痰飲停聚,甚則影響大腸傳導(肺與大腸相表裡),導致便秘或腹瀉。
臨床關聯
《靈樞·本神》進一步闡述:「愁憂者,氣閉塞而不行。」此類患者常見面色蒼白、語言低微、動則氣喘等肺氣虛弱之象。後世醫家亦指出,長期憂鬱者易患肺癆(類似現代肺結核)、慢性咳嗽等疾,或加重原有肺系疾病。
延伸探討
清代葉天士於《臨證指南醫案》中強調,情志致病的治療需兼顧疏肝解鬱(肝主疏泄,調暢氣機)與補益肺氣,如用甘麥大棗湯緩急安神,或補肺湯益氣固表,體現「形神合一」的整體觀。
綜言之,「憂傷肺」不僅揭示情志與肺臟的生理病理聯繫,更反映中醫「七情內傷」理論之精髓,強調情緒平衡對臟腑健康的重要性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