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幽癰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幽癰,病名。指生於臍上七寸上脘穴之腹皮癰。見《外科大成》卷二。證治可參見腹皮癰條。
幽癰,又名幽囊癰。《外科大成》卷二:“幽癰,生臍上七寸上脘穴,如雞卵大,色青黑,皮薄肉厚,膿多血少,痛不可忍,如刀割,不思飲食,小便赤澀,大便秘結,脈洪數,治宜破血消腫,拔毒排膿。方用大黃一兩,芒硝半兩,甘草一兩,生薑三片,大棗三枚,水煎服。若膿已成,宜用刀割破,以引膿出,以生薑汁洗之。”
幽癰是一種急性化膿性腹壁感染,多發生於中青年男性,好發於臍周圍。臨床表現為腹壁局部紅腫熱痛,伴有全身發熱、寒戰、乏力、食欲不振等症狀。若治療不當,可引起腹膜炎、敗血症等嚴重併發症。
幽癰的治療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排膿為主。可選用中藥內服、外敷或針灸治療。內服可用大黃、芒硝、甘草、生薑、大棗等中藥煎水服用。外敷可用金黃膏、紫雲膏等中藥膏劑外敷。針灸可取中脘、天樞、大腸俞、足三里等穴位進行針刺治療。
幽癰的預防主要是注意個人衛生,保持皮膚清潔,避免不良刺激。飲食宜清淡,不吃辛辣刺激性食物。若出現腹壁局部紅腫熱痛等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