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猶辨三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猶辨三光

猶辨三光為中醫眼科古籍中記載之重要視力評估術語,首見於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。此術語專指患者視力嚴重受損時,尚能辨別日光、月光與火光之三種光源的臨床狀態,在中醫眼科診斷上具有特殊意義。

病理特徵

該證主要表現為目內生翳,其色青白,完全遮蔽瞳神(瞳孔),以致患者無法辨識物體形貌,甚至不能識別他人顏面五官等細節。然其視覺功能尚未完全喪失,仍保留最基本之光覺感知能力,此即「猶辨三光」之核心診斷依據。

病因病機

從中醫理論分析,此證多因:

  • 肝腎陰虛,精血不能上榮於目
  • 脾虛濕濁上泛,凝聚成翳
  • 氣血瘀滯,玄府閉塞
  • 風火痰濕交攻,阻滯目絡

致使睛珠(晶狀體)混濁,形成遮蔽瞳神之翳障,符合現代醫學中成熟期白內障之特徵。

治療方法

《秘傳眼科龍木論》載明此證可行針撥術治療。該傳統手法主要步驟包括:

  1. 運用特製金針器械
  2. 自鞏膜緣切口入針
  3. 撥斷晶狀體懸韌帶
  4. 將混濁之睛珠壓入玻璃體腔

此術式在中醫古籍中稱為「金針撥障法」,乃古代中醫眼科手術之精萃,與現代白內障手術原理有相通之處。

辨證要點

中醫對此證之辨識重點在於:

  • 視功能評估:明確區分「僅存光感」與「完全失明」
  • 翳障性質:觀察翳色青白、遮蔽程度及是否定住瞳神
  • 全身辨證:結合脈象、舌象及體質狀況判斷內在病機

此證在中醫眼科歸屬**圓翳內障」範疇,為五輪學說中「水輪」(瞳孔及晶狀體)病變之典型表現。其「猶辨三光」之特徵,不僅是判斷預後的指標,更是評估是否適合施行針撥術的重要依據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