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油汗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油汗,又稱粘汗。《雜病源流犀燭.諸汗源流》:「一雲油汗,即粘汗也。」

油汗是指汗出粘滯如油。《諸病源候論》:「汗出如油條,名曰油汗。」《外科正宗》:「油汗者,汗出如油,其色黃白,不易拭去,其人多虛弱。」

油汗的病因主要有以下幾方面:

  1. 脾胃虛弱:脾胃主運化水液,脾胃虛弱,運化失常,水液不能正常代謝,就會出現油汗。
  2. 氣虛:氣虛則衛外不固,汗液外泄,就會出現油汗。
  3. 陰虛:陰虛則津液不足,汗液黏稠,就會出現油汗。

油汗的臨床表現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汗出粘滯如油。
  2. 汗色黃白。
  3. 汗量較多。
  4. 患者常常伴有乏力、食欲不振、消瘦等症狀。

油汗的治療方法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1. 健脾益氣:可用黨參、白朮、茯苓、山藥等中藥。
  2. 補氣固表:可用黃芪、白朮、防風、當歸等中藥。
  3. 滋陰養液:可用生地、麥冬、天冬、沙參等中藥。

油汗的預防方法主要有以下幾點:

  1. 注意飲食調理,多吃易消化、清淡的食物,少吃辛辣、油膩的食物。
  2. 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勞逸結合,避免過度勞累。
  3. 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。
  4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油汗是一種常見的臨床症狀,如果出現油汗,應及時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