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蚰蜒黃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蚰蜒黃為中醫古籍記載之三十六黃病症之一,屬黃疸病特殊證型。其證候特徵與病機辨證如下:

病因病機 此症多因濕熱毒邪內蘊,纏繞肝膽經脈,致氣血逆亂而成。濕熱鬱蒸使膽汁外溢肌膚,更挾風邪上擾清竅,形成獨特證候群。《聖濟總錄》指出「舌上黑脈」為血瘀之象,「兩頰青脈」顯肝絡瘀阻,提示病位深入血分,屬毒邪內陷、絡脈凝滯之危候。

核心症狀

  1. 咽喉部證:自覺喉中似物梗阻,實為肝經鬱火上炎所致,與梅核氣之痰氣交阻有別。
  2. 頭面特徵:目黃為黃疸主症,其色澤變化頻繁顯示邪正交爭劇烈;頰內青脈從口角延伸,反映厥陰經氣血瘀滯。
  3. 神明受擾:頭旋如針刺、欲仆,乃風毒上攻巔頂,挾瘀阻絡之象。
  4. 肢體異常:手足躁動不安屬肝風內動先兆,與「四肢疼悶」同為經氣逆亂表現。

古籍治法 《太平聖惠方》載半夏散為主方,取半夏降逆化痰,配伍黃芩、茵陳清利濕熱,佐以活血通絡之品。後世醫家在此基礎上,常隨證加入:

  • 清熱涼血:水牛角、生地黃
  • 熄風止痙:鉤藤、僵蠶
  • 通絡開竅:石菖蒲、鬱金

鑑別要點 與其他黃疸區別在於:兼見咽喉噎塞感與腦部刺痛,且青脈顯於面頰。此為毒邪走竄肝經,瘀熱閉阻之特異徵象。《諸病源候論》強調「三十六黃候」中,唯蚰蜒黃獨具「舌絡紫黑而腦如錐刺」之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