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游風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游風證
游風證為中醫眼科病名,指因風邪上擾頭目所致之內外障兼見、頭痛無定處的眼疾。此證首載於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,後《張氏醫通》卷八進一步闡述:「頭風痛無常位……若痛緩而珠赤,必變外障;不赤痛而昏眇者,內證(內障)成矣。」揭示了其病機轉歸特徵。
病因病機
本病多因風邪襲絡,或肝風內動,上犯清竅所致。風性善行數變,故頭痛位置遊走不定;風邪鬱久化熱,可灼傷目絡,致白睛紅赤(外障);若風邪內竄,暗耗精血,則可導致神膏混濁、視物昏矇(內障)。此外,肝腎陰虛、氣血不足之體,易受風邪引動,亦可誘發此證。
臨床表現
- 外障相關症狀:目赤腫痛、畏光流淚、頭痛如掣,痛位遊移;可見白睛浮壅或黑睛生翳。
- 內障相關症狀:視物模糊、眼前黑花飛舞,或見神膏混濁,頭痛隱隱卻無定處。
- 全身兼症:或伴眩暈耳鳴、口苦咽乾,舌紅苔薄黃,脈弦數(肝陽化風);或見腰膝酸軟、舌淡脈細(肝腎虧虛)。
證候分型
- 風熱犯目證:頭痛目赤驟發,痛無定處,畏光流淚,舌紅苔黃,脈浮數。治宜疏風清熱,方用羌活勝風湯加減。
- 肝陽上亢證:頭痛眩暈,目珠脹痛,視物昏花,兼見急躁易怒,脈弦有力。治宜平肝熄風,方選天麻鉤藤飲或鎮肝熄風湯。
- 肝腎陰虛證:頭痛隱隱,視力漸降,眼內乾澀,兼見腰膝酸軟。治宜滋養肝腎,方用杞菊地黃丸合明目地黃丸加減。
治療要點
外障偏實者,重在祛風清熱,佐以通絡止痛;內障偏虛者,當調補肝腎,兼以熄風開竅。針灸可取風池、太陽、合谷等穴疏風通絡,或配肝俞、腎俞調補根本。
游風證反映中醫「風為百病之長」的理論特色,其辨證需緊扣內外障病變與風邪動態,兼顧局部與整體,方不致誤治。古籍強調「痛緩變外障,昏眇成內障」,提示臨床須及早截斷病勢,防其傳變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