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游瘧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游瘧
病名釋義
游瘧為瘧疾之一種,屬「三日瘧」範疇,由三陰瘧(少陰、太陰、厥陰瘧)之餘邪未盡,游溢他經所致。其病機多因患者氣血不足、臟腑虛弱,致使外邪客留陰經而發病。此證特點為瘧疾發作時間變移不定,邪氣遊走於三陰經之間,故稱「游瘧」。
病因病機
- 氣血虧虛:患者正氣不足,營衛失調,難以驅除瘧邪,致邪留陰經。
- 臟腑虛弱:三陰經(少陰、太陰、厥陰)所屬臟腑功能衰弱,邪氣乘虛深入。
- 余邪游溢:原本之瘧邪未除,經氣虛損,余邪走竄他經,形成「游瘧」。
臨床表現
游瘧之證,初為三陰瘧(三日一發),後邪氣游走他經,轉變為連續發作二日,僅停一日。發作規律與經絡所屬時辰相關:
- 少陰瘧游入太陰:原發於子、午、卯、酉日(少陰經主時),後邪入太陰,發作延伸至辰、戌、丑、未日。
- 太陰瘧游入厥陰:原發於辰、戌、丑、未日(太陰經主時),後邪入厥陰,發作延伸至寅、申、巳、亥日。
其脈象多呈細數、沉細,若正虛邪盛可見虛大或滑數之脈。
治療原則
游瘧之治,當先辨明本經見症,再予相應方藥,輔以升提之品,使余邪回歸本經。
-
厥陰瘧
- 主方:加減逍遙散(疏肝解鬱,調和肝脾)。
- 加味:升麻、柴胡(升提肝氣,引邪歸經)。
-
少陰瘧
- 主方:加減地黃湯(滋補腎陰,清熱除瘧)。
- 加味:升麻、柴胡(升提少陰之氣,助邪外達)。
-
太陰瘧
- 主方:加減白術膏(健脾祛濕,益氣除瘧)。
- 加味:升麻、柴胡(升提脾氣,導邪出表)。
相關理論
游瘧之證,體現中醫「經絡傳變」與「辨經論治」之特色。邪氣由本經游走他經,反映出正氣不足、經氣失固之病理狀態。治療上強調「提還本經」,使邪有出路,此與《內經》「邪之所湊,其氣必虛」之理相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