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有頭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有頭疽,中醫病名。癰疽之發於體表而有粟米樣瘡頭者,故名。即現代醫學外科感染之癰。該病發無定處。由於所發部位之不同,或形態之各異,而有許許多多之命名。例如:發背、搭手、背疽、腦疽、腦後發,如:蜂窩發、蜂窩疽、蓮蓬髮等等。
有頭疽之發病,多因外感風濕火毒,或過食高粱厚味,使濕熱火毒內蘊,造成內臟積熱,氣血凝滯,營衛不和,邪阻肌膚而發。臨證所見有虛實之分。其初起見局部紅腫熱痛,根束高腫,瘡頭有如粟米一隻或多只不等,疼痛劇烈,甚則伴有全身寒熱,口渴煩躁,便秘溲赤,脈見洪數,舌紅苔黃者,此為有頭疽之實證。該證之治療,宜清熱解毒,疏風活血,可內服仙方活命飲,或用黃連解毒湯等;外用金黃膏敷貼。潰後腐肉不去者,外敷九黃丹,或五五丹。若瘡面較大,腐肉難脫者,亦可手術剝脫切除。若腐肉已除,瘡面紅活者,可用生肌散,或生肌玉紅膏。
在辨證上,若瘡之始發,證見疽形平塌,根基漫腫,色晦暗,不甚疼痛,成膿多較遲緩,潰後膿汁清稀,神疲納獃,面色無華,脈數而無力,舌絳或淡者則屬虛證。其治療宜溫陽補益、調和氣血之劑。若偏於陰虛者,可內服竹葉黃芪湯之類;若氣血兩虛者,則可選托里消毒散之類。外敷用藥可參實證之法處理。同時,可考慮加用桑柴火烘法以助其陽。若治療失控或處治失時或誤治,往往造成內陷之併發。參見陷證條。
【古籍原文】
《外科正宗》卷三:“有頭疽者,發於體表,有粟米樣瘡頭,故名。其發無定處,因所發部位不同,或形態各異,而有許許多多之命名,如發背、搭手、背疽、腦疽、腦後發,如蜂窩發、蜂窩疽、蓮蓬髮等等。其發病,多因外感風濕火毒,或過食高粱厚味,使濕熱火毒內蘊,造成內臟積熱,氣血凝滯,營衛不和,邪阻肌膚而發。臨證所見有虛實之分。其初起見局部紅腫熱痛,根束高腫,瘡頭有如粟米一隻或多只不等,疼痛劇烈,甚則伴有全身寒熱,口渴煩躁,便秘溲赤,脈見洪數,舌紅苔黃者,此為有頭疽之實證。該證之治療,宜清熱解毒,疏風活血,可內服仙方活命飲,或用黃連解毒湯等;外用金黃膏敷貼。潰後腐肉不去者,外敷九黃丹,或五五丹。若瘡面較大,腐肉難脫者,亦可手術剝脫切除。若腐肉已除,瘡面紅活者,可用生肌散,或生肌玉紅膏。
在辨證上,若瘡之始發,證見疽形平塌,根基漫腫,色晦暗,不甚疼痛,成膿多較遲緩,潰後膿汁清稀,神疲納獃,面色無華,脈數而無力,舌絳或淡者則屬虛證。其治療宜溫陽補益、調和氣血之劑。若偏於陰虛者,可內服竹葉黃芪湯之類;若氣血兩虛者,則可選托里消毒散之類。外敷用藥可參實證之法