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大腸實熱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大腸實熱是中醫病證名,指手陽明大腸經氣分實熱熾盛的病理狀態。其病機核心在於陽明腑熱壅盛,燥屎內結,導致大腸傳導失司,屬「陽明病」範疇中的實熱證型。

診斷特徵

  1. 脈象表現
    右手寸口「氣口以前脈」(即寸脈)呈現陽實之象,脈來洪數有力,此為手陽明經氣分熱盛的典型脈徵。《脈經》進一步指出:「大腸實,右手寸口陽脈浮短而急,按之滑。」
  2. 臨床症狀

    • 腹部症候:腹滿硬痛拒按,繞臍疼痛,大便乾結如羊矢,或下利臭穢灼肛(熱結旁流)。
    • 上焦熱象:面赤唇焦,咽喉腫痛如有核梗,甚則頰腫齒痛。
    • 全身反應:身熱汗出,口渴引冷,小便短赤,舌質紅絳、苔黃燥或起芒刺。
    • 肺系連帶症狀:因大腸與肺相表裏,熱邪上迫常伴喘咳氣粗,痰黃黏稠。

病理機轉
大腸為「傳導之官」,實熱內結可從三途發展:

  • 外邪內傳:太陽表邪不解,化熱入裏結於陽明。
  • 飲食積熱:過食辛燥厚味,積滯生熱,燥屎搏結。
  • 五志化火:憂思氣結,鬱而化火,下迫大腸。
    熱盛則傷津,津虧則燥結愈甚,形成「熱-燥-結」惡性循環。

治療法則
遵循「熱者寒之」「實者瀉之」原則,主用苦寒降泄之品:

  • 經方應用
    • 大承氣湯(大黃、芒硝、厚朴、枳實)為峻下熱結代表方,適用於痞滿燥實俱重者。
    • 小承氣湯去芒硝,治燥實輕而痞滿為主者。
    • 調胃承氣湯(大黃、芒硝、甘草)專瀉燥熱,適用於熱結旁流。
  • 配伍要點
    若兼肺熱咳喘,可佐黃芩、杏仁;咽喉腫痛加牛蒡子、連翹;津傷甚者配玄參、麥冬(增液承氣湯法)。

鑑別診斷
需與下列證候區分:

  • 大腸濕熱:下利黏液膿血、裏急後重,苔黃膩,用芍藥湯非承氣類。
  • 肺熱移腸:咳嗽痰黃伴便祕,當以麻杏石甘湯加瓜蔞仁為主。
  • 陽明經證:身大熱、大汗出但無腑實,宜白虎湯清解。

此證多見於外感熱病陽明腑實階段,或內傷雜病中的積滯化熱證,臨床須把握「燥屎內結」與「熱盛津傷」兩大關鍵病機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