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大腸實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大腸實

大腸實為中醫病證名,指大腸邪氣壅盛、氣機阻滯的實證狀態。《備急千金要方》記載:「右手關前寸口陽實者,大腸實也」,意指通過脈診,若右手寸口脈(反映大腸與肺的脈位)呈現陽實之象,即為大腸實證的典型表現。

病因病機
大腸實多因外邪侵襲(如燥熱、濕熱)、飲食不節(過食辛辣厚味或積滯不化),或情志失調導致氣機鬱滯,進一步影響大腸傳導功能。邪氣蘊結於腸道,使腑氣不通,甚則化熱成毒,形成實熱或氣滯之證。

臨床表現
主要症狀包括:

  1. 腹痛劇烈:如《千金要方》所述「腸中切痛如針刀所刺,無休息時」,疼痛多為持續性、絞痛或刺痛感,按壓加重。
  2. 便秘或下利穢臭:腑氣不通可致大便祕結、腹脹拒按;若濕熱壅盛,則可能瀉下臭穢黏滯,伴肛門灼熱。
  3. 脈象與舌象:脈多沉實或滑數;舌質紅,苔黃厚膩或燥。
  4. 其他兼症:或見發熱、口渴、煩躁,甚則譫語(邪熱上擾神明)。

證型分類

  1. 大腸實熱證:燥熱內結,症見便秘、腹滿硬痛、舌苔黃燥,脈沉實。
  2. 大腸濕熱證:濕熱下注,症見下痢膿血、裏急後重、肛門灼痛,脈滑數。
  3. 大腸氣滯證:氣機阻滯,症見腹脹痛、矢氣不暢,脈弦。

治療原則
以「通腑瀉實」為主,根據證型選方:

  • 實熱者用大承氣湯(大黃、芒硝、枳實、厚朴)瀉熱通便。
  • 濕熱者用芍藥湯(黃芩、黃連、芍藥、木香)清熱化濕。
  • 氣滯者用六磨湯(木香、烏藥、沉香、檳榔)行氣導滯。

古籍補充
《靈樞·本輸》提及「大腸者,傳導之官」,強調其「通降為順」的生理特性。若邪滯腸道,不僅影響局部,亦可能上擾肺氣(肺與大腸相表裏),出現咳喘、胸悶等兼症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