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右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右藉
右藉為中醫產科病證名,屬「偏產」之一種。清代醫家員從雲於《產科一得》中記載:「臨產兒頭偏抵右畔。」意指分娩時,胎兒頭部偏向母體右側,未能順利對正產道,相當於現代產科學所稱之「右枕橫位」。此類胎位異常易導致產程延滯,屬難産範疇。
中醫病機與辨證
中醫認為,偏產(含右藉)之成因多與氣血失和、胞宮氣機不暢有關。若孕婦氣血虛弱,推動無力;或肝鬱氣滯,血行不暢,皆可能影響胎兒轉動,致其頭部偏倚一側。此外,胞宮寒凝、經脈拘急,亦可能阻礙胎頭下降。
與其他偏產之異同
偏產依胎位偏向可分「左藉」與「右藉」,兩者機理相似,然方向相反。古籍《婦人大全良方》提及:「偏產者,因兒轉動,母力逼迫,致頭偏左右。」右藉特徵在於胎兒枕骨(後腦)朝向母體右側,形成右枕橫位,若未及時矯正,可能進一步發展為「枕後位」,增加難産風險。
中醫治療原則
傳統中醫對於右藉之處理,首重調暢氣血。針灸可選合谷、三陰交等穴以助氣行血;藥方則視體質選用「保產無憂散」或「催生飲」,目的在鬆解胞宮拘急、促進胎位回正。部分醫家亦結合外治法,如艾灸至陰穴,以溫通經脈、助胎轉動。
相關文獻溯源
除《產科一得》外,明代《證治準繩·女科》亦論及偏產,強調「順氣活血」為治要;清代《傅青主女科》則從氣血兩虛立論,主張補益母體以利分娩。右藉雖未獨立成篇,然其辨治思路與偏產一脈相承,均以調和陰陽、復其順產為宗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