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瘀血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瘀血,是中醫學的一個病理概念,指血液在體內運行不暢,停滯不通的病理狀態。它可能是疾病過程中的病理產物,也可能是某些疾病的致病因素。瘀血的形成原因很多,主要有氣滯、血虛、寒凝、熱毒和痰濕等。瘀血的臨床表現十分複雜,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血液瘀滯體內,可以表現為血液溢出經脈外而積存於組織間隙,或由於血液運行受阻而導致面色黧黑、肌膚青紫、皮膚乾枯如鱗狀、局部出現固定性刺痛或試圖按壓時有拒按感,夜間疼痛加劇,可能形成紫色血腫或堆積物,還可能出現小腹硬脹、胸脅脹痛、經閉、大便黑色或其他出血現象,舌苔紫暗或帶有瘀點,脈澀,嚴重情況下還可能出現善忘、驚狂等症狀。

  2. 血液瘀滯於經脈,可以表現為經脈循行部位出現疼痛,如胸脅痛、胃脘痛、脅肋痛、下腹痛、關節痛等。

  3. 血液瘀滯於臟腑,可以導致相應臟腑功能的失調,如心悸、胸悶、氣短、心煩、失眠、記憶力下降、頭暈、耳鳴、視力模糊、小便不利、大便乾結、月經不調、閉經、痛經、白帶增多、帶下色黑等。

治療瘀血,中醫主要以活血祛瘀為治療方法,常用的中藥有桃仁、紅花、丹參、赤芍、川芎、當歸、益母草、牛膝、桃紅四物湯等。此外,針灸、推拿、按摩、拔罐、刮痧等治療方法也常用於瘀血的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