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瘀血發黃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瘀血發黃,又稱瘀血黃、蓄血發黃,是指由於瘀血內阻,氣血運行不暢,導致發黃的病證。

根據《醫學入門》卷五的記載,瘀血發黃的症狀包括喜忘、精神恍惚、尿清、大便黑。

根據《證治匯補》卷三的記載,瘀血發黃的症狀包括喜忘、精神恍惚、尿清、大便黑。

《張氏醫通·雜門》中提到,瘀血發黃的症狀包括大便必黑,腹痛或脹滿,脈沉或弦,大便不暢,脈稍實而不甚弱者可使用桃核承氣湯進行治療。

瘀血發黃的臨床表現主要有面色萎黃,眼睛暗黑,身體沉重,四肢倦怠,食慾不振,大便黑,小便清,舌質紫暗,脈沉細或弦。

瘀血發黃的病因主要包括外傷、跌打損傷、產後失血、久病不愈、情志不遂等。

瘀血發黃的治療方法主要包括活血化瘀、行氣利水。常用的方藥有桃核承氣湯、大黃蟅蟲丸、血府逐瘀湯等。

瘀血發黃的預防方法主要包括注意休息,避免外傷,保持心情舒暢,食物清淡,適當運動。

瘀血發黃是中醫內科常見病,臨床治療主要基於中醫辨證論治,根據患者的具體症狀選擇合適的治療方法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