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瘀血發熱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瘀血發熱

瘀血發熱指的是由於瘀血所導致的一種病證。

《傷寒全生集》中提到:有些人因為跌倒、受傷、被打擊、碰撞或擦傷等原因,一時倒地時並無明顯感覺,但過了半天或一至三天之後纔出現發熱症狀;也有些人在十數天或一至半個月、一個月之後纔出現發熱。一般來說,這種病情伴隨著寒熱交作,且心胸、脅下和小腹會出現劇痛,按壓時感覺很痛。這些症狀都是由於體內有瘀血所引起的。有時傷勢較重,發生寒熱症狀,瘀血上升,導致昏迷甚至失去知覺,過了一段時間後才恢復。輕度病情可使用當歸導滯湯來治療,嚴重的病情則可使用桃仁承氣湯加入蘇木、紅花、牛膝、桔梗和薑汁等成分,根據患者的元氣情況來斟酌劑量,從而促使瘀血排除,達到治療的效果。

《不居集》下集中提到,若瘀血導致久病發熱,患者體內的液體耗竭,經絡乾枯,發熱越來越嚴重,同時液體也越來越乾。此時,補充體內的新血已經沒有用處,無法使用補品來進行治療,只能使用立大黃(Shu Zhu Chong Wan)蟲丸的方法來治療。

《血證論》中記載,瘀血發熱的表現有好幾種,當瘀血在肌肉中,患者會感到全身發燙,這種症狀起因類似於白虎,還伴隨著口渴、心煩、肢體刺痛等。可使用當歸補血湯和合甲已化土湯加入桃仁、紅花、柴胡、防風、知母、石膏等成分治療,還可以使用血府逐瘀湯來進行治療。當瘀血存在於肌膚間隙時,患者會出現寒熱交替的情況,這種情況被認為是一種半表半裏的病證,內陰和外陽相互競爭。可使用小柴胡湯加入當歸、白芍、丹皮、桃仁、荊芥、紅花等成分治療,也可以使用桃奴散加入柴胡和黃芩等成分進行治療。當瘀血存於腹臟器官時,這時肝臟扮演著重要角色。證明骨骼感到燥熱,手足發燒,眼睛和皮膚顏色呈現青黑色,手部易受傷。這種情況被視為難以治療的病證,但有時人們卻不知道這是因為熱血存在於肝臟中所致。此時可以使用柴胡淸骨散加入桃仁、琥珀、乾漆、丹皮等成分來進行治療。

此外,瘀血發熱的證據還表現為下肢感到冰冷、腹部緊縮和疼痛、漱水時不想咽喉、脈澀等症狀,這時可以使用當歸承氣湯來進行治療。

可參看《傷寒論》中關於「發熱」的相關內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