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瘀血咳嗽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瘀血咳嗽
病證名,又稱「瘀血咳」、「瘀血嗽」,屬中醫內科咳嗽證型之一,主要因瘀血內阻、氣機不暢,影響肺之宣降功能所致。此證特點為咳嗽與體位密切相關,側臥時症狀加劇,翻動則咳益甚,乃瘀血阻滯經絡、氣血運行不暢之表現。
病因病機
瘀血咳嗽多因外傷、久病、情志不遂,或氣虛血行無力,導致瘀血內停,阻於肺絡。瘀血內阻,肺氣壅塞,宣降失司,故發為咳嗽。此外,瘀血阻滯亦可能影響津液輸布,進一步釀生痰濁,形成痰瘀互結之證。
臨床表現
- 咳嗽與體位相關:側臥時咳嗽加重,翻身尤甚,因瘀血隨體位變動而壅塞經絡。
- 疼痛固定:或伴胸脅刺痛,痛處不移,按之加劇。
- 痰血夾雜:痰中帶血,血色暗紫,或見血絲。
- 舌脈特徵:舌質紫暗或有瘀斑,脈弦澀或沉細。
辨證論治
根據瘀血停滯部位不同,治法亦有差異,以「血府逐瘀湯」為主方加減:
- 左側瘀血:咳嗽側臥左邊加重者,屬左側瘀血阻絡,宜血府逐瘀湯加 青皮、鱉甲、莪術,以破血行氣、消癥散結。
- 右側瘀血:若咳嗽因右側臥而加劇,屬右側瘀血滯留,宜加 郁金、桑白皮、薑黃,以疏肝活血、宣肺通絡。
- 痰瘀互結:若兼痰多黏稠,可佐 杏仁、浙貝母 以化痰止咳;若咳血明顯,可加 三七、蒲黃 以化瘀止血。
相關證候辨析
- 瘀血咳:泛指瘀血所致咳嗽,證治與瘀血咳嗽相類。
- 血嗽:多指咯血為主的咳嗽,與瘀血咳嗽之痰血暗紫有別。
此證重點在於辨別瘀血停留之位,結合舌脈與體位變化,以活血化瘀為治療核心,使氣血調暢,肺絡得通,則咳嗽自平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