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瘀血頭痛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瘀血頭痛
病證名,指因瘀血內阻、經絡不暢所致的頭痛證型,屬中醫「頭痛」範疇之一,古籍如《醫碥·頭痛》已有記載。此證多因外傷撞擊、久病氣滯血瘀,或氣血運行失調,導致瘀血停滯頭部脈絡,阻塞清竅而發病。
臨床表現
頭痛特徵為痛如錐刺、刀割,痛處固定不移,反覆發作,病程纏綿。其痛非一般風寒風熱所致,故常規疏風散邪藥物效果不顯。患者多兼見面色晦暗或青紫,舌質暗紫或有瘀斑瘀點,舌下絡脈迂曲怒張,脈象多見沉澀或細澀,反映血行澀滯之象。嚴重者可能伴隨頭暈、記憶力減退等髓海失養之症。
病因病機
- 外傷絡損:頭部受外力撞擊,血脈破損,離經之血積聚成瘀。
- 久病入絡:慢性病(如氣滯、痰濕、虛勞)遷延不癒,氣血運行不暢,漸致瘀血內停。
- 情志所傷:長期憂思鬱怒,肝氣鬱結,氣滯則血瘀,上擾清空。
- 氣虛血瘀:素體氣虛,推動無力,血行遲緩而瘀阻腦絡。
治療原則
以「活血祛瘀、通絡止痛」為主,依證候輔以行氣、補氣、化痰等法。
代表方藥
- 通竅活血湯(《醫林改錯》):重用赤芍、川芎,配伍麝香(或以白芷、蔥白代)、桃仁、紅花,專治頭面瘀血,開竅通絡力強。
- 血府逐瘀湯(《醫林改錯》):柴胡、枳殼疏肝理氣,桃紅四物湯活血化瘀,適用兼胸脅脹悶者。
- 加減用藥:
- 痛勢劇烈:酌加蟲類藥如全蠍、蜈蚣、地龍,搜剔絡中瘀邪。
- 氣虛明顯:加黃芪補氣行血,仿補陽還五湯之意。
- 兼寒凝:佐桂枝、細辛溫通經脈。
- 瘀熱互結:加丹皮、梔子涼血化瘀。
藥物用量特點
活血藥如赤芍、川芎需重用(常達15-30克),以增強化瘀之效;蟲類藥宜小量(1-3克)研末沖服,免傷正氣。
相關現代疾病
此證可見於「腦外傷後遺症」、「腦震盪綜合徵」、「偏頭痛(血管性頭痛)」、「顱內血腫」等病症,符合瘀血阻絡病機者,可參考辨證論治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