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於於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「於於」之中醫釋義

「於於」一詞出自《靈樞·通天》,用以描述「太陽之人」的情志特質與行為表現。此詞古義為「洋洋自得貌」,於中醫典籍中,專指人體陰陽五行氣化外顯於神態的一種特殊範疇。以下分從經絡氣機、體質分類及情志病機三方面闡述:


一、經絡氣化之形神相應
太陽經為六經之藩籬,其氣主開,循行於體表陽位。《靈樞》所言「居處於於」者,乃太陽經氣過盛之外候。此類體質者衛陽浮越於外,故神態顯現昂揚舒展之貌,與《素問·生氣通天論》「陽氣者,精則養神」之理相通。其「好言大事」之性,實因足太陽膀胱經別絡通於腦,陽氣上擾神明所致。


二、五態體質之太陽人格
《靈樞》五態之人理論中,太陽體質者稟賦多陽少陰。「於於」作為其行為特徵,反映陰陽失衡狀態:

  • 陽氣外張:表現為舉止疏闊、言語亢奮,與少陰之人的「黮黮然」形成對比
  • 火形應象:符合《靈樞·陰陽二十五人》中火形人「疾心好動」的特質,然太陽之人更偏氣勢外揚

三、情志病機之演變潛勢
雖「於於」本為生理性氣質表現,然過度則可能轉為病態:

  • 陽明經「棄衣而走」之狂證前驅
  • 《金匱要略》「百合病」之「常默默」與太陽之人形成陰陽情志的病理對應
  • 後世溫病學派所述「暑入心包」之神識飛揚,可視為「於於」的極端病變

(按:本文僅述典籍原旨,不論現代臨床對應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