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大腸募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大腸募

別名
大腸募為經穴別名,見於《千金要方》,即天樞穴。

定位與歸經
大腸募(天樞)屬足陽明胃經,為大腸之募穴,位於腹部,臍旁二寸處,左右各一。此穴為大腸經氣匯聚之處,臨床常用於調理腸腑功能。

功能與主治
大腸募穴具有調和腸胃、理氣消滯、通腑導濁之效,主治腹脹、腹痛、泄瀉、便秘、痢疾等腸腑病症。此外,亦可用於月經不調、癥瘕積聚等與氣血運行相關的疾患。

刺灸法
針刺大腸募穴時,直刺一寸至一寸五分,局部有酸脹感,或向四周擴散。艾灸此穴可溫中散寒,適用於虛寒性腹瀉或消化不良。

配伍應用

  1. 配足三里:增強健脾和胃之效,主治腹脹、消化不良。
  2. 配上巨虛:調理大腸氣機,適用於腸鳴泄瀉。
  3. 配關元:溫補下焦,治療虛寒腹痛。

理論背景
募穴為臟腑之氣結聚於胸腹部的特定腧穴,大腸募(天樞)與大腸俞前後相應,屬俞募配穴法,臨床常用於診斷與治療大腸相關疾病。《針灸甲乙經》載其「主腹脹腸鳴,氣上衝胸,不能久立」,進一步闡明其調理腸胃氣機的作用。

現代研究
現代針灸學認為,刺激大腸募穴可調節腸道蠕動,改善腸道血液循環,對功能性消化不良、腸易激綜合症等有一定療效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