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魚睛不夜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魚睛不夜

魚睛不夜屬中醫眼科病證之一,其特徵為目珠突出、不能閉合,狀若金魚之睛,甚者目眶脹痛難忍。《目科正宗》記載:「目如火脹於瞇間,不能開閉,若野廟凶神與花缸變魚之目,凸起定凝,故曰魚睛不夜。」此證與「鸛眼凝睛」相似,均以眼珠外突為主要表現,亦與現代醫學所稱之「甲狀腺相關眼病」或「眼眶炎性假瘤」等病症有相關之處。

病因病機
中醫理論認為,魚睛不夜多因肝膽火熾、氣血瘀滯,或痰濕凝結所致。

  1. 肝膽火熾:情志不遂,肝鬱化火,火性炎上,循經上攻於目,致目絡壅塞,氣血瘀阻,睛珠突出。
  2. 氣血瘀滯:久病入絡,氣血運行不暢,眼眶周圍血絡瘀阻,目失所養,漸致睛珠脹凸。
  3. 痰濕凝結:脾胃虛弱,水濕不化,聚而成痰,痰濕上泛,壅滯目窠,發為眼珠外突。

臨床表現
患者常見單眼或雙眼目珠逐漸外突,眼瞼難以閉合,甚則白睛赤脈怒張,黑睛暴露,羞明流淚,伴有眼痛、頭痛等症。若兼肝火者,可見煩躁易怒、口苦咽乾;氣血瘀滯者,則見眼周青紫、痛如針刺;痰濕壅盛者,多伴胸悶、舌苔厚膩。

治法

  1. 清泄肝膽:適用於肝膽火熾者,方用龍膽瀉肝湯加減,以清肝瀉火、通絡明目。
  2. 活血化瘀:針對氣血瘀滯,選用血府逐瘀湯或桃紅四物湯,行氣活血、散結消脹。
  3. 化痰散結:痰濕凝結者,宜以溫膽湯或導痰湯化裁,健脾化痰、通絡消滯。

此症屬眼科重症,歷代醫家強調需辨證施治,結合針灸、外敷等法以助緩解。若因臟腑功能失調所致,尤當調理根本,以免反覆發作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