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魚口風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魚口風為中醫外科及喉科病證名,屬風毒蘊結所致之急症,其名取象於"魚唇開合"之態。茲分述其三種病候內涵及辨治要點如下:
一、唇面疔毒證(見《普濟方》) 病機:脾胃積熱上攻,復感風火毒邪,搏結於唇周肌腠。 證候特徵:
- 初起上唇生粟米狀黃白膿頭,周邊焮紅灼熱
- 毒盛則蔓延至下唇及頰車部位,腫硬如鐵
- 伴發憎寒壯熱(體溫可達39℃以上)
- 癢痛交作,甚則唇周肌膚皸裂滲血
變證:
- 若見上唇赤腫直長,形如龍唇者,曰"龍唇發",乃心脾火毒熾盛。
- 失治可致"走黃"(敗血症),症見神昏譫語。
治法: 主方:五味消毒飲(金銀花、野菊花、蒲公英、紫花地丁、天葵子) 加減法:
- 腫甚加黃連解毒湯
- 便秘加大黃芒硝
- 已成膿加皂角刺、穿山甲
二、口疳風證(見《喉科洩秘》) 此屬"崩砂口疳風"之變證,乃陰虛火炎挾濕毒上蒸口唇。 證候特徵:
- 口唇黏膜糜爛如砂粒狀
- 滲出黏液帶腥臭氣
- 周圍泛發白腐苔膜
- 夜間痛劇伴口乾煩熱
治法: 主方:導赤散合清胃散 外治:人中白散調敷
三、喉風危候(見《普濟方》) 此為喉風重症,屬"鎖喉風"範疇。 病機:痰火毒邪壅閉咽喉氣道。 證候特徵:
- 吸氣時喉中哮鳴如魚吞水
- 天突穴凹陷明顯
- 面青唇紫,爪甲黯滯
- 頸部筋脈怒張如索
預後: 古籍明言"魚吸水者不治",指出現吸氣性呼吸困難伴三凹徵(胸骨上窩、鎖骨上窩、肋間隙凹陷)者屬危候。
此三證雖同稱"魚口風",然病位病機迥異,臨證須察其病所、辨其標本,尤以喉風證最急,當分秒必爭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