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魚鱗障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魚鱗障證
病名
-
屬宿翳範疇
- 指眼生翳障,其色白而澀滯,缺乏光澤,狀如魚鱗之病證。見於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。此病多因氣機鬱結,膏液凝滯,久而成翳,難以消散所致。此類翳障多屬陳舊性病變,與新翳不同,病程較久,治療相對棘手。詳見「宿翳」條目。
-
屬圓翳內障範疇
- 另見於《審視瑤函》,將其歸於「圓翳內障」一類。圓翳內障多指瞳神內晶珠混濁,視物昏朦,翳障呈圓形或類圓形。魚鱗障證在此情境下,特指翳障形似魚鱗片狀,質地較厚,光感遮蔽明顯,多與肝腎不足或氣血瘀滯相關。
中醫病機與辨證
- 魚鱗障證的形成,與「氣滯血瘀」「肝腎陰虛」或「痰濕凝結」等病理機制相關。
- 氣結膏凝:氣機不暢,津液輸布失常,膏液凝滯於目,漸成翳障。
- 肝腎虧虛:肝開竅於目,腎藏精,肝腎精血不足,目失所養,晶珠混濁而成內障。
- 外邪留戀:風熱或濕邪侵襲目絡,久病入絡,翳障難消。
古籍論述補充
- 《目經大成》提及翳障「厚而澀滯者,如鱗甲堆疊」,與魚鱗障證描述相類,強調此證多屬久病頑固之疾。
- 《銀海精微》論及內障時,提到「翳如冰雪」或「片片如雲」,皆與形態相關,而魚鱗障更著重於翳之質地與層次。
註:宿翳與圓翳內障雖歸類不同,然臨床須結合患者全身證候及眼部具體表現,細辨病位與病性,不可僅拘泥於病名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