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魚臍丁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魚臍丁

魚臍丁,是一種疔腫的類型,又稱魚臍瘡。此病名源自《諸病源候論》卷三十一,因疔腫破裂後形狀似魚臍而得名。魚臍丁多因風邪毒氣侵入肌肉所致。疔腫是一種急性化膿性感染,常見於青壯年。病情表現為患處皮膚紅腫、疼痛,伴有膿液形成。治療上以清熱解毒、消腫排膿為主要措施。

魚臍丁的主要症狀包括:

  • 患處皮膚紅腫、疼痛,有膿液溢出。
  • 患處皮膚表面有一個小孔,有黃色膿液排出。
  • 患處周圍皮膚浮腫且發熱。
  • 可能出現全身症狀,如發熱、頭痛、乏力。

魚臍丁的治療方法有以下幾種:

  • 外用藥物:適用紫雲膏、魚石脂膏等藥物,用於消腫排膿。
  • 內服藥物:使用中藥金銀花、連翹、蒲公英等清熱解毒、消腫排膿。
  • 針灸治療:採用針灸疏通經絡、活血化瘀的方法。
  • 手術治療:對較嚴重的魚臍丁可進行手術切開引流。

魚臍丁的預後通常良好,及時治療可迅速康復。但如果治療不及時,可能會引起感染擴散、敗血癥等嚴重併發症。因此,一旦出現魚臍丁的症狀,應儘早就診醫治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