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魚尾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魚尾,為中醫經外穴名,首見於《銀海精微》。其定位有二說:一者位於眼外眥橫紋盡處,二者據《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》所載「在目上眉外尖」,即眉梢外側尖端處。此穴歸屬經外奇穴系統,臨床應用與經絡理論密切相關。

定位與解剖關係
魚尾穴所在位置涉及足少陽膽經與手太陽小腸經循行區域。眼外眥處之定位近瞳子髎穴(膽經),而眉梢定位則近絲竹空穴(三焦經)。局部解剖層次包含眼輪匝肌、顳肌筋膜,深部有顳淺動脈分支及眶上神經末梢分布。

主治功能

  1. 頭面疾患:主治偏正頭痛、眩暈,尤擅治太陽經頭痛。其疏通膽經鬱火之功,可緩解頭側脹痛。
  2. 目疾調治:對目赤腫痛、眼瞼瞤動、視物昏花有調理作用,此與「開竅於目」的肝膽生理相關。
  3. 經絡病症:改善面神經麻痹所致口眼喎斜,常配地倉、頰車同用。

刺灸法
針刺多採橫刺法,針尖向太陽穴方向進針0.3-0.5寸,得氣即止。古法記載「沿皮刺」,符合奇穴淺刺特點。此穴忌直刺深刺,免傷眼球。

穴名考據
別稱「瞳子髎」之說見於《玉龍經》,實為經穴與奇穴定位交叉所致。考《針灸甲乙經》,瞳子髎正位於目外眥旁0.5寸,與魚尾第一定位重合,反映穴名演變過程。眉梢定位之魚尾則屬獨立奇穴。

臨床配伍
配伍風池、太陽可增強疏風清熱之效;配合谷、太沖適用於肝陽上亢型頭痛;治眼疾常配攢竹、四白。需依據辨經取穴原則靈活應用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