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魚子石榴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魚子石榴證

病名:魚子石榴證為中醫眼科病證之一,特徵為氣輪(白睛)表層生出浮肉,色呈淺紅,觸之質地粗糙,狀如魚子或石榴子綻裂。本病記載於《證治準繩·雜病》,屬目疾中之惡候,多因脾肺積熱、毒邪上攻,致使血絡瘀滯而成。

病因病機

  • 脾肺積毒:脾主肌肉,肺主氣,二者積熱蘊毒,循經上犯目絡,導致氣輪血瘀肉腐。
  • 血絡瘀滯:熱毒壅盛,血行不暢,瘀血結聚於白睛,形成顆粒狀浮肉。

臨床表現

  • 外障特徵:白睛表面浮肉叢生,色淡紅,質地堅硬,形似石榴子或魚卵排列,甚者遮蔽黑睛(神珠),影響視物。
  • 病勢判斷:若術後仍能見「三光」(日光、月光、燈光),提示瞳神未損,病尚可治;若三光不見,則恐瞳神內傷,預後不良。

治療方法

  1. 內治:以清熱解毒、活血散瘀為主,方可選用抽風湯加減(方中常含黃連、黃芩、赤芍、牡丹皮等清熱涼血之品)。
  2. 外治
    • 割法:以鋒針輕割浮肉,瘀去則新血生(《張氏醫通》強調術後需觀察三光以斷預後)。
    • 點眼:配合降雪膏等清熱解毒類外用藥膏,以消腫退赤。

古籍補充
《張氏醫通·卷八》進一步指出,此證若拖延不治,恐致「障滿神珠」,即瘀肉遮蔽瞳神,甚則血瘀化熱,灼傷目絡,終成不治之候。

鑒別要點
需與「胬肉攀睛」相區別。胬肉多從眥角橫生,漸侵黑睛,形如蠅翅;而魚子石榴證則為散在顆粒,根蒂淺浮,色偏紅赤,病位多在氣輪。

(全文以中醫理論為主軸,援引古籍論述,未涉現代醫學處理建議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