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俞弁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俞弁,明代醫家,字子谷,號守約居士,生平籍貫未詳。其醫學思想深受儒家倫理影響,主張「不明醫術者,不得稱為孝子」,強調事親者須通曉醫理,方能盡孝。此觀念反映明代士人「儒醫相通」的風氣,亦契合中醫「上工治未病」的預防理念。

俞弁勤於蒐集醫理,凡師友論醫或涉獵史籍百家之言,必手錄以存,終輯成《續醫說》十卷(1522年)。該書承襲南宋張杲《醫說》體例,廣採醫案、方論及醫林軼事,內容涵蓋臟象理論、診法辨證、本草方劑等,尤重臨證經驗之整理,為研究中醫學術史與臨床實踐之重要文獻。此外,另著有《脈證方要》十二卷,惜已散佚,推測為結合脈學與證治之專著,或引《內經》《難經》之旨闡發脈證合參之術。

其學術特點有三:

  1. 重實證而輕空談:收錄諸家驗案,強調整理歸納臨床經驗,與明代「由博返約」的醫學思潮相應。
  2. 融通儒醫思想:以孝道闡發習醫之必要性,體現中醫「醫乃仁術」的倫理內涵。
  3. 旁徵博引:援引文史雜說佐證醫理,反映古代「以文證醫」的傳統,如《續醫說》中兼論養生、本草異聞等,兼具醫學與文獻價值。

俞弁之著述,屬明代醫話類作品之代表,不僅保存散佚醫籍片段,更呈現醫家對理論與實踐並重的追求,對後世研究中醫學術流變具參考意義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