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俞氏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俞氏為中醫學史上具重要地位之人物,其記載散見於古籍與醫籍,主要可分為以下兩位代表性醫家:

一、戰國時期名醫

據《列子・力命篇》所載,俞氏曾為季良治病,其醫術精妙,反映戰國時期醫家對疾病診治之經驗累積。彼時中醫學理論尚未完全系統化,然俞氏等早期醫家已透過陰陽五行之雛形概念,結合針砭、藥石等法療疾,為後世《黃帝內經》理論體系奠定基礎。其治療手法可能涉及「導引按蹻」或「毒藥攻邪」等早期療法,體現先秦醫家「辨證施治」之思想萌芽。

二、隋代兒科醫家

隋代俞氏著有《療小兒方》四卷(見《隋書・經籍志》),雖原書已佚,然其內容應屬中醫早期專科醫學之重要文獻。隋唐時期兒科稱為「少小科」,重視小兒「稚陰稚陽」之體質特性,推測該書可能收錄小兒疳積、驚風、痘疹等病症之治療方藥,並融合當時盛行之「臟腑辨證」思想。唐代《千金要方》與《外臺秘要》均收錄諸多兒科方劑,或間接承襲隋代俞氏等醫家之學術經驗。

中醫學術脈絡中的俞氏

俞氏之名見於不同朝代,顯示其可能為醫家代稱或流派傳承。戰國俞氏象徵中醫臨證實踐之起源,隋代俞氏則反映專科分化之發展。二者皆體現中醫「因時制宜」「異病同治」之核心思想,其理論與經驗對後世兒科、內科均有深遠影響。

註:本文依古籍記載結合中醫理論詮釋,部分內容因文獻散佚而存考證空間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