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大腸寒結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大腸寒結

大腸寒結是一種中醫病證名,是指寒氣結於大腸而出現便祕的症狀。患者常見症狀包括納差、腹部隱痛、口淡、舌白少苔、脈沉弦。治療上宜用溫下法。

醫宗金鑒中記載大腸寒結的症狀如下:"大腸寒結,大便祕結,腹痛隱隱,口淡,舌白少苔,脈沉弦,宜溫下法。"

景嶽全書中介紹了治療大腸寒結的方劑:"大腸寒結,大便祕結,腹痛隱隱,口淡,舌白少苔,脈沉弦,宜溫下法。方用大黃附子湯加減:大黃三錢,附子一枚,白朮三錢,甘草二錢,乾薑三錢。水煎服。"

形成原因

大腸寒結的形成原因,主要是由於寒邪侵襲大腸,導致大腸陽氣不足,運化失常,出現便祕的症狀。此外,飲食不節、久坐少動、情志不遂等因素,也可能導致大腸寒結的發生。

治療方法

大腸寒結的治療,以溫下法為主。常用方劑有大黃附子湯、麻黃附子細辛湯、附子理中湯等。此外,還可以配合針灸、推拿、拔罐等外治方法,以增強療效。

預防措施

  • 注意飲食,避免吃生冷寒涼的食物。
  • 適當運動,增強體質。
  •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  • 注意保暖,避免受寒。

如果出現大腸寒結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病情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