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虞癢>的簡介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虞癢(清代醫家)

虞癢,字西齋,浙江歸安人,清代醫家,生平事蹟流傳較少,然其醫學著作《類經纂要》影響後世,為中醫文獻之重要匯編。

學術背景與貢獻

虞癢所著《類經纂要》,乃以明代張景岳《類經》為基礎,加以整理、註釋與增補,使古典醫理更易為後世所習。該書彙集《黃帝內經》之精要,分門別類闡釋陰陽五行、臟腑經絡、病因病機等理論,並結合臨證經驗,突顯中醫整體觀與辨證論治之核心思想。

中醫理論特色

  1. 陰陽五行之應用:虞癢承襲《內經》之旨,強調陰陽平衡為健康之本,五行生剋則用以解析臟腑間之互動關係,如「肝木剋脾土」於脾胃病機之影響。
  2. 臟象學說:書中詳述五臟六腑之生理功能與病理變化,如「心主血脈」「肺主氣司呼吸」,並連結情志因素(如憂思傷脾)解釋疾病成因。
  3. 經絡氣血論:重視氣血運行與經絡通路,闡述針灸、藥餌調氣血之法,如「不通則痛」之病機,主張「調氣以和血,通絡以止痛」。

臨床辨證思路

虞癢於《類經纂要》中強調整體辨證,如外感病分六經傳變,內傷病分虛實寒熱。例如:

  • 風邪襲表:主張「辛溫解表」,用藥如麻黃、桂枝,契合《傷寒論》之太陽病治法。
  • 濕熱內蘊:提出「清热利湿」,結合茯苓、澤瀉等藥,反映三焦辨證思維。

著作價值

《類經纂要》不僅保存古典醫籍精華,更透過系統化編纂,推動中醫理論之傳承與實踐,對清代溫病學派及後世臨床醫學皆有啟發。虞癢之學術風格,體現了中醫「述而不作」之傳統,然其整理之功,實為醫學發展之關鍵樞紐。

(註:虞癢之生平雖記載有限,然其著作深度反映清代中醫對經典的重視與發揮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