關於醫家<俞承春>的簡介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俞承春
生平與醫術背景
俞承春,字號桃源,明代浙江奉化人,為傷科與小兒科專精之醫學大家。其醫術以救治跌打損傷聞名,尤擅處理危重創傷,凡病患氣息未絕、藥能入腹者,經其診治多能轉危為安,活人無數。承春秉性仁厚,遇貧困無力購藥者,常施贈方劑,不計成本,醫德為時人所稱頌。
學術傳承與家族醫學
俞氏醫術自成體系,其弟承歷、姪應震皆繼承衣缽,形成家族醫療網絡,可見其技藝授受有明確脈絡。明代傷科發展受武術與戰場救治需求影響,俞氏一派或融合手法復位、藥熨外敷及內服方劑,兼顧急症處理與調理。其用藥思路可能基於「氣血並治」原則,結合活血化瘀(如當歸、紅花)、續筋接骨(如自然銅、骨碎補)等法,並配合小兒體質特點化裁方劑。
傷科治療特色
明代傷科理論漸趨完備,重視「外損內傷」關聯,俞承春之術或體現此觀點,除處理外傷,亦調理臟腑氣機。其施治可能包含:
- 手法整復:依循「骨正筋柔」原則,矯正脫臼錯位。
- 內服方藥:如「十三太保方」(明代常見傷科方)加減,針對瘀阻經絡或氣血兩虛辨證施治。
- 外治法:運用膏藥(如萬應膏)貼敷,或草藥搗爛外用以消腫定痛。
小兒科貢獻
明代小兒科受錢乙「五臟辨證」影響,俞氏治療或重脾胃調理,善用驚風藥與疳積方,如「啟脾散」化裁。其施藥可能考量小兒「稚陰稚陽」之體,避免峻烈之品,改以輕靈疏通見長。
歷史評價
俞承春位列地方醫家,雖未見典籍詳載其著作,然其臨床實效與家學傳承,反映明代民間醫學之活力。其兼通傷科與小兒科,顯示醫者對「多專多能」的追求,符合傳統中醫「通科基礎,專科精進」之訓練模式。
(註:本文結合史載記載與明代中醫理論推演,部分診療細節為依時代背景之合理推論。)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