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羽客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羽客
「羽客」為古代養生文化與道教修煉中的常用稱謂,特指修道之士。此名源自戰國時期,《太平御覽》等古籍記載,燕昭王追求長生之術,向大臣甘需請教,甘需授予其羽衣,後世遂以「羽客」尊稱修道之人,隱喻其逍遙飛昇、超脫塵世之志。
中醫養生與「羽客」之關聯
- 服氣導引之術
羽客修煉常結合中醫「氣血理論」,強調「吐故納新」。《黃帝內經》提及「呼吸精氣,獨立守神」,與道士調息、存想等功法相通,藉導引(如五禽戲)調和營衛,促進經脈氣血流通,以達「形與神俱」之境。 - 外丹與草木藥石
道士煉丹取材於中藥礦物(如硃砂、雄黃),雖外丹術後世漸衰,但其對藥性炮製的探索(如《本草綱目》載「雲母」輕身延年之用),深化了中醫對礦物藥的認知。羽客亦重草木養生,如服食黃精、茯苓等,契合中醫「補益脾肺」之道。 - 羽衣象徵與防病理念
羽衣傳說隱含「避外邪」養生思想。中醫認為「風為百病之長」,道士披羽衣或喻「虛邪賊風,避之有時」(《素問》),後世發展為注重衣著保暖、穴位防風(如風池、風府)的保健實踐。
文化交融與醫學傳承
道教典籍如《抱朴子》融攝醫理,羽客修持中的「守一」「存神」等法,與中醫「心神統御五臟」理論相合,影響後世情志療法(如「恬淡虛無,真氣從之」)。唐宋以降,孫思邈等醫家兼修道術,進一步將羽客養生術轉化為實用醫技。
「羽客」一詞不僅承載宗教意涵,亦折射中醫「治未病」與「天人相應」的核心理念,成為傳統醫學文化中獨特的精神符號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