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語言蹇吃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語言蹇吃,證名。即語言蹇澀。《諸病源候論.蹇吃候》:「若府藏虛損,經絡受邪,亦令語言蹇吃。」詳見語言蹇澀條。

語言蹇澀,又稱語言蹇吃,是指說話不流利,語音不清晰,有時甚至說不出話來。其病因主要有以下幾種:

  1. 脾胃虛弱:脾胃是人體的消化系統,主要負責食物的消化和吸收。如果脾胃虛弱,則會影響到人體的氣血運行,從而導致語言蹇澀。
  2. 肝氣鬱結:肝主疏泄,如果肝氣鬱結,則會影響到氣血的運行,從而導致語言蹇澀。
  3. 痰濕阻滯:痰濕是人體內的一種病理產物,如果痰濕過多,則會阻礙氣血的運行,從而導致語言蹇澀。
  4. 風寒濕邪:風寒濕邪是外邪的一種,如果侵入人體,則會影響到氣血的運行,從而導致語言蹇澀。

語言蹇澀的治療方法,主要根據病因進行辨證施治。如果是脾胃虛弱引起的,可以使用健脾益氣、和胃消食的藥物進行治療。如果是肝氣鬱結引起的,可以使用疏肝理氣、行氣活血的藥物進行治療。如果是痰濕阻滯引起的,可以使用化痰祛濕、健脾益氣的藥物進行治療。如果是風寒濕邪引起的,可以使用祛風散寒、除濕通絡的藥物進行治療。

語言蹇澀的預防方法,主要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平時要注意飲食,避免吃生冷油膩、辛辣刺激的食物。
  2. 要保持良好的生活習慣,不要熬夜、勞累。
  3. 要適當進行體育鍛煉,增強體質。
  4. 保持心情舒暢,避免情緒激動。

如果出現語言蹇澀的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