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語言蹇澀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語言蹇澀,又稱語言蹇吃、口不能言,是指舌體轉動不靈,說話艱難或吐字不清的症象。常見於中風、腦血管病、腦炎、腦膜炎、腦腫瘤等疾病。
語言蹇澀的病因主要有兩方面:
- 風邪乘襲:風邪侵襲人體,阻礙經絡,影響氣血運行,導致舌體失養,轉動不靈,說話艱難。
- 痰涎壅盛:痰涎是人體代謝產物,當痰涎過多,壅塞於舌根,影響舌體運動,導致說話艱難。
語言蹇澀的臨床表現主要有:
- 舌體轉動不靈,說話艱難或吐字不清。
- 面色蒼白,頭痛,頭暈,噁心,嘔吐。
- 手足不遂,半身不遂,口眼歪斜。
- 痰涎壅盛,不省人事。
語言蹇澀的治療方法主要有:
- 祛風通絡:可用羌活、防風、白芷、天麻、川芎等中藥煎湯內服,或用針灸、推拿等方法治療。
- 化痰散結:可用半夏、白芥子、陳皮、茯苓、甘草等中藥煎湯內服,或用化痰散結的中成藥治療。
- 補益氣血:可用黃芪、黨參、白朮、茯苓、甘草等中藥煎湯內服,或用補益氣血的中成藥治療。
語言蹇澀的預防方法主要有:
- 保持良好的精神狀態,避免情緒激動。
- 注意飲食衛生,避免暴飲暴食。
- 適當鍛鍊身體,增強體質。
- 戒菸限酒,避免吸菸喝酒。
語言蹇澀是中風、腦血管病等疾病的常見症狀,如果出現此症狀,應及早到醫院就診,以免延誤治療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