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玉抱肚法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玉抱肚法是中醫的藥物敷貼法之一。《針灸資生經》中記載了它的做法:“治心[腹冷痛](/dic/3418)玉抱肚法:針砂四兩,炒似煙出,入白礬半兩,硇砂、粉霜各半錢,新水拌勻微濕。以皮紙貼安懷中,候熱發,置臍中、氣海、石門、關元穴,大補本元。或置其他冷處,汗出立差。此藥燥則不熱,再以新水拌再熱,可用十餘次。如藥力盡,卻曝乾,再入礬等,依舊熱。舍弟叔浩傳一方,只有針砂、泥礬,功效亦同。”
玉抱肚法主要用於治療心腹冷痛。針砂、白礬、硇砂、粉霜都是中藥,具有溫熱、散寒、止痛的功效。將這些藥物研成細末,加水調成糊狀,敷貼在患者的腹部,可以起到溫暖腹部、散寒止痛的作用。如果患者的腹部有其他冷痛的部位,也可以將藥物敷貼在這些部位。
玉抱肚法具有很好的療效,但是需要注意的是,如果患者的腹部有傷口,或者有皮膚炎症,就不能使用玉抱肚法。另外,玉抱肚法只能用於外敷,不能內服。
以下是玉抱肚法的具體做法:
- 將針砂、白礬、硇砂、粉霜研成細末,加水調成糊狀。
- 將皮紙剪成一個圓形,大小和患者的腹部差不多。
- 將藥糊均勻地塗抹在皮紙上。
- 將皮紙貼在患者的腹部,用膠布固定。
- 藥糊干了之後,可以揭下皮紙,重新塗抹藥糊。
- 每天可以換藥一次,連續使用3-5天。
玉抱肚法是一種簡單易行的中醫外治方法,具有很好的療效。如果患者有心腹冷痛的症狀,可以試試玉抱肚法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