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大補大瀉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名詞介紹
大補大瀉
大補大瀉是中醫針灸手法的一種名稱,與小補小瀉(平補平瀉)相對。它是一種手法較重、刺激量較大的補瀉方法。
根據《針灸大成》的描述,大補大瀉的手法應根據陰陽的盛衰情況,在天地部內針灸,同時進行補和瀉的操作,以實現經氣在內外之間的相通,上下之間的相接。例如,燒山火、透天涼等手法屬於大補大瀉的範疇。
這種大補大瀉的針灸手法通常用於治療急性病症,如急性腹痛、急性腰痛等。其原理是通過強刺激經絡穴位,使經氣暢通,促進氣血循環,從而緩解疼痛和消除炎症。
大補大瀉的針灸手法具有以下幾點特點:
- 針刺的深度較深,一般在3寸以上。
- 針刺的角度較大,一般在45度以上。
- 針刺的速度較快,一般在1秒鐘左右。
- 針刺的次數較多,一般在5次以上。
- 針刺的時間較長,一般在10分鐘以上。
在臨床上使用大補大瀉針灸手法時,需要注意以下幾點:
- 選擇合適的穴位,根據患者的病情和體質進行選擇。
- 控制好針刺的深度、角度、速度和次數,確保安全和有效。
- 注意保暖,避免受涼,以免影響治療效果。
- 避免過度勞累,注意休息,確保治療的有效進行。
- 定期複查,觀察治療效果,進行必要的調整和跟進。
總而言之,大補大瀉是一種強刺激的針灸手法,用於治療急性病症。它通過強刺激經絡穴位,促進經氣暢通,氣血流通,從而改善症狀和促進康復。在臨床應用時,需根據患者情況選擇合適的穴位並控制好針刺的各項參數,同時注意保暖、避免過度勞累,定期進行複查以監測療效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