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玉莖」的意思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名詞介紹
玉莖,又稱「陰莖」,為男性外生殖器之主要部分,屬中醫解剖結構名詞,於古典醫籍中多見記載。如《儒門事親》所言:「睪丸,囊中之丸,雖主外腎,非厥陰環而引之,則玉莖無由伸縮。」此處明確指出玉莖之生理活動與厥陰經脈密切相關,其伸縮功能需賴肝經氣血調達方能實現。
中醫理論對玉莖之認識
- 經絡所屬:
玉莖為足厥陰肝經所過之處,《靈樞·經脈》云:「肝足厥陰之脈……循股陰,入毛中,過陰器。」故其功能與肝之疏泄息息相關。肝主筋,而玉莖乃宗筋所聚,肝氣暢達則玉莖勃起有度,肝鬱或肝血不足則易見陽痿、筋縮之症。 - 與腎精之關係:
玉莖雖為外生殖器,然其功能根於腎精。《黃帝內經》稱「腎主蟄,封藏之本」,腎精充盈則玉莖得養,交接有力;若腎精虧虛,則可見陽事不舉或早泄。此外,玉莖亦與「外腎」(睪丸)相連,共司生殖之能,兩者均需腎氣溫煦以維持功能。 - 氣血濡養:
玉莖之伸縮勃倚賴氣血充盈。心主血脈,若心氣不足或血瘀阻絡,可致玉莖痿軟;脾胃為氣血生化之源,脾胃虛弱則宗筋失養,亦影響其功能。
古典文獻之記載
除《儒門事親》外,《醫宗金鑑》亦提及玉莖為「宗筋之所會」,強調其與諸經之聯屬;《針灸甲乙經》則載玉莖周圍穴位(如曲骨、中極)之針刺治法,用以調理氣血、治療前陰諸疾。
綜觀中醫理論,玉莖之生理病理不僅關乎局部結構,更與肝腎、氣血、經絡等整體系統相連,體現中醫「形神合一」之特點。
注意:以上所有資訊僅供學術研究使用,任何醫療行為必須在專業醫師指導下進行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