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玉龍歌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《玉龍歌》,全名《一百二十穴玉龍歌》,為中醫針灸學中著名的歌賦之一,最早見載於元代著作《扁鵲神應針灸玉龍經》。其開篇即以「扁鵲授我玉龍歌,玉龍一試絕沈痾」揭示其淵源,雖託名扁鵲所傳,然據《針灸聚英》考證,實為後人假託之作。此歌以七言韻語成文,共八十六段,系統總結百餘穴位之臨床應用,內容精煉,對針灸治療深具實踐指導意義。

學術背景與內容特色

《玉龍歌》以經絡學說為核心,融合歷代針灸名家經驗,重點論述特定穴位對應病症之療效。例如:

  • 頭面疾患:如「頭風頭痛與牙疼,合谷神門列缺靈」,強調合谷、列缺等穴對頭面部氣血調理之效。
  • 內科雜症:如「脾虛腹脹小便頻,公孫陰陵效若神」,提出脾經公孫、陰陵泉二穴配伍,可治脾失健運之證。
  • 急症救治:如「中風口噤不開言,頰車承漿刺便痊」,紀錄頰車、承漿穴於急症中的開閉醒神作用。

理論依據與臨床價值

  1. 經穴配伍規律:歌中多處體現「循經取穴」與「異經相配」原則,如「腰背委中求」結合「崑崙申脈治腰疼」,反映膀胱經上下配穴法。
  2. 針刺手法提示:部分段落隱含補瀉技巧,如「赤目迎香出血奇」,暗示刺絡瀉熱之術。
  3. 病症辨證要點:將穴位功效與證型連結,如「冷嗽只宜補合谷,三陰交瀉即時住」,區分寒熱證候之針法差異。

後世影響與文獻記載

此歌被《針灸大成》等多部典籍收錄,文字稍異,然核心內容歷代相承。明代高武於《針灸聚英》中雖質疑其作者真偽,仍肯定其臨床實用性。其語言通俗易記,便於口傳心授,至今仍為針灸教學與實踐之重要參考文獻。

(註:本文基於歷史文獻與中醫理論編撰,無涉現代醫療建議。)