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玉門頭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玉門頭,又名女陰縫,為中醫經外奇穴之一,首見於唐代孫思邈所著《千金要方》。其名源於古代對女性外陰部的雅稱「玉門」,在針灸學中具特殊定位與療效,以下分述其要:

一、典籍記載

  1. 《千金要方》
    該穴載於「治諸橫邪癲狂針灸圖訣」篇,提及:「第十一針陰下縫,灸三壯。女人即玉門頭,名鬼藏。」此處「鬼藏」為古時對癲狂症相關邪祟的隱喻,反映此穴用於精神疾患的治療歷史。
  2. 《經外奇穴圖譜》
    明確定義其位置於「女性外生殖器部,陰蒂頭是穴」,並指出主治「婦人陰瘡、癲狂」。針刺深度約3分(同身寸),灸法則以艾條灸3至7分鐘為度。

二、穴位定位與解剖

  • 位置:女性外陰部,陰蒂尖端處。
  • 經絡關聯:雖屬經外奇穴,但鄰近任脈(起於會陰,上行腹部),與衝、任二脈相通,故可調理陰部氣血。
  • 現代解剖:此區域富含神經末梢(如陰部神經分支)與血管,刺激時需謹慎掌握力道。

三、主治病症

  1. 婦科疾患

    • 陰瘡:泛指外陰潰瘍、腫痛等症,玉門頭可局部調氣活血,配合灸法以溫通淤滯。
    • 帶下病:間接通過任脈調節胞宮功能,改善濕熱下注或寒凝所致的異常分泌物。
  2. 神志病症

    • 癲狂:古醫家認為此穴能瀉「邪祟之氣」,可能與刺激神經反射影響心神(中醫心主神明說)相關,近代罕用於此類重症。

四、操作方法比較

療法 操作要點
針刺 直刺0.3寸(同身寸),手法輕緩,避開血管,古法多用於急症或實證。
灸法 以艾條懸灸,溫煦局部,適用於虛寒型陰瘡,或配合其他穴位(如關元、三陰交)。

五、理論探討

  • 「鬼藏」寓意:孫思邈將玉門頭列為「十三鬼穴」之一,此類穴位多位於末梢或隱蔽處,古人認為可驅除依附體內的「邪氣」,反映早期醫學與巫術交融的思維。
  • 性別差異:同為「陰下縫」,男性對應穴為會陰部另點,然玉門頭因女性生理特異性,更強調調經止帶之效。

此穴今臨床應用有限,但於中醫文獻與傳統療法中有其獨特意義,結合經典與現代解剖知識,可進一步探究其潛在療效機制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