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大便燥結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4-01-15

名詞介紹


大便燥結(便祕),又稱大便祕結,是一種排便困難的情況,糞便變得乾燥。這種情況通常由於飲食不當,食物過於油膩或冷凍,損傷脾胃而導致脾臟功能失調,腸道失去滋潤,或被寒氣侵襲,導致腸道失去溫暖,津液凝聚,或是被熱邪侵入,造成津液耗損,腸道失去滋潤,最終導致大便乾燥、排便困難。症狀包括排便不暢、連續幾天無法排便、排便帶血、腹痛、腹脹等。

大便燥結的病因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飲食不節:飲食不節,過度攝取肥甘厚味或生冷食物,傷害脾胃,脾失健運,無法正常消化食物和生成津液,津液不足,腸道缺乏滋潤,造成大便乾燥。

  2. 寒邪內侵:當寒邪侵入人體,對腸胃產生影響,腸道無法保持適宜的溫度,津液凝聚,造成大便乾燥。

  3. 熱結腸胃:體內存在熱邪,灼傷腸胃,耗損津液,腸道無法保持滋潤,導致大便乾燥。

  4. 氣虛血瘀:氣虛會使腸道功能減弱,無法正常運化食物,而血瘀會堵塞經脈,使腸道缺乏滋潤,最終導致大便乾燥。

大便燥結的臨床表現主要包括以下幾個方面:

  1. 大便乾燥,排便困難,連續幾天無法排便,或是排便帶血。

  2. 腹痛和腹脹。

  3. 便祕。

  4. 舌苔乾燥,舌苔淡黃。

  5. 脈搏細弱。

大便燥結的診斷和鑒別診斷主要依據患者的臨床表現來確定,如大便乾燥,排便困難,連續幾天無法排便,或是排便帶血,並伴有腹痛、腹脹、便祕等症狀,舌苔乾燥、舌苔淡黃,脈搏細弱等情況。

主要與以下幾種疾病進行鑒別診斷:

  1. 腸燥便祕:腸燥便祕和大便燥結的臨床表現相似,但腸燥便祕多由飲食不節,過度攝取肥甘厚味,或是寒氣侵入,腸道失去滋潤所致,而大便燥結多由氣虛血瘀所致。

  2. 津枯便祕:津枯便祕和大便燥結的臨床表現相似,但津枯便祕多由長期疾病耗損津液,津液不足,腸道失去滋潤所致,而大便燥結多由寒氣侵入,腸道失去溫暖,津液凝聚所致。

  3. 熱結便祕:熱結便祕和大便燥結的臨床表現相似,但熱結便祕多由熱邪內藏,灼傷腸胃,耗損津液所致,而大便燥結多由氣虛血瘀所致。

大便燥結的治療方法包括以下幾種:

  1. 飲食調節:患者應該注意飲食調節,避免攝取肥甘厚味或生冷食物,多喝水以保持通暢的大便。

  2. 藥物治療:可使用通便藥物如麻仁潤腸丸、火麻仁丸、大黃蒺藜丸等。

  3. 針灸治療:可以對中脘、大腸俞、天樞、足三里等穴位進行針灸治療。

  4. 推拿按摩:可以對腹部、腰部等部位進行推拿按摩治療。

大便燥結的預防方法包括以下幾點:

  1. 飲食調節:注意飲食調節,避免攝取肥甘厚味或生冷食物,多喝水以保持通暢的大便。

  2. 生活習慣:注意生活作息,避免熬夜,保持充足的睡眠,適當運動,增強身體素質。

  3. 情緒調節:保持良好的情緒,避免過度憂慮或壓力過大。

需注意的是,以上方法僅供參考,具體治療應根據個人病情和醫生的指導。如有持續的大便燥結情況或其他不適,應儘快就醫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