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大便燥結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06

名詞介紹


大便燥結

大便燥結為中醫證名,指大便乾燥堅硬、排出困難之症,屬「大便秘結」範疇。此證首見於《名醫別案·秘結》,其成因與臟腑功能失調、津液虧耗或氣機鬱滯密切相關。

病因病機

  1. 腸胃積熱(熱秘)

    • 過食辛辣厚味,或外邪入裡化熱,導致腸道熱盛,耗傷津液,糞便失潤而燥結。
    • 常伴見面赤身熱、口乾口臭、小便短赤等症,舌紅苔黃燥,脈滑數。
  2. 陰津不足(陰虛秘)

    • 素體陰虛、久病傷陰,或汗、吐、下過度,致腸道失濡,糞如羊屎,乾硬難下。
    • 多見形體消瘦、顴紅盜汗、舌紅少苔,脈細數。
  3. 氣機鬱滯(氣秘)

    • 情志失調、久坐少動,使肝脾氣滯,腑氣不通,傳導失職,症見排便不暢、腹脹噯氣,脈弦。
  4. 陽氣虛衰(冷秘)

    • 年老體弱或腎陽不足,陰寒內生,腸道傳送無力,大便雖不乾硬但排出艱難,伴四肢不溫、腰膝酸冷,舌淡苔白,脈沉遲。

辨證要點

  • 熱秘:糞質乾硬,兼熱象。
  • 氣秘:排便不暢,腹脹明顯。
  • 虛秘(陰虛、氣虛、陽虛):病程較長,糞質或乾或軟,但努掙難下。

治法與方藥

中醫治療以「通下」為原則,依證型選方:

  • 熱秘:瀉熱導滯,用大承氣湯(大黃、芒硝、厚朴、枳實)或麻子仁丸潤腸泄熱。
  • 氣秘:理氣通便,如六磨湯(木香、烏藥、沉香、檳榔等)。
  • 陰虛秘:滋陰潤腸,選增液湯(玄參、麥冬、生地)合潤腸丸
  • 陽虛冷秘:溫陽通便,以濟川煎(當歸、牛膝、肉蓯蓉、澤瀉)或半硫丸溫腎潤腸。

相關文獻

《傷寒論》中「陽明腑實證」所述「胃中有燥屎」與熱秘相關;《景岳全書》則分便秘為「陽結」「陰結」,強調虛實之辨。此證亦與現代醫學之功能性便秘、腸燥症等有相通之處,然中醫重整體調理,非獨治腸腑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