《中醫詞典》解釋「玉泉」的意思

雲端中醫編輯組 - 最後更新:2025-07-19

名詞介紹


【玉泉】中醫名詞詳解

一、經穴別名

玉泉首見於《針灸甲乙經》,為「中極穴」之別稱。中極穴位於任脈循行線上,具體定位在臍下4寸,前正中線上,為膀胱之募穴。此穴主治泌尿生殖系統疾病,如遺尿、小便不利、遺精、陽痿、月經不調、崩漏等,亦可用於下焦虛寒之證。針刺時宜直刺0.5~1寸,孕婦慎用。


二、經外奇穴

  1. 外陰部玉泉穴
    出自《千金要方》,定位於男性陰莖根上方正中央,恥骨聯合下緣處。主治陰卵腫大、癲疝等病症。古籍記載可灸百壯,然因部位隱蔽,臨床較少應用。
  2. 頭部玉泉穴
    見於《幼幼新書》,位於後頭部,取穴法如下:先定位枕外隆凸上緣,旁開頭正中線1.5寸,再垂直向下1寸處。主治小兒「喑釣不語」(即言語不利或失語),常以艾炷灸3壯,或艾條溫灸5~10分鐘。

三、養生術語

玉泉於道家養生中又稱「醴泉」,指舌下金津、玉液二穴所分泌之津液。《黃庭內景經》提及「口為玉池太和官,漱咽靈液災不干」,認為吞咽此津液可滋養臟腑、延年益壽。具體方法為:靜坐閉口,以舌攪動上顎,待津液滿口後分三次緩緩咽下,意送丹田。此術與「叩齒吞津」並列為傳統導引養生要法。


四、中醫理論延伸

  1. 玉泉與腎氣關係
    中醫認為,舌下津液乃腎氣上承所化,若腎陰不足,可致口乾舌燥;反之,津液充沛則反映腎氣充盈。故「咽津養生」實具補益腎精之效。
  2. 玉泉穴與任脈關聯
    任脈為「陰脈之海」,中極穴別稱玉泉,突顯其調節水液代謝之功。臨床配伍關元、三陰交,可增強溫補下焦之效。

本條目綜合針灸學、經外奇穴及養生理論,展現中醫術語「玉泉」之多義性與應用範疇。